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ID:15439830

大小:372.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03

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业文档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45分)1.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下题:该地的经度约为()A.120°EB.125°EC.115°ED.110°E【答案】B【解析】该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昼长为10小时,日出时间+昼长的一半=正午时间,该地正午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是11:40。说明位于北京东边。经度1°,时间相差4分钟。求东边的加上经度差,该地的经度约为125°E,B对,A、C、D错。2.下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

2、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下题。若上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A.7日4时B.8日8时C.7日8时D.8日4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甲点左侧虚线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右侧虚线为日界线,比6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早4小时,为180°经线,甲地比右侧虚线晚2小时,两者相差30°,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甲地经度为150°E,甲地位于北半球,符合甲地经纬度的是62°N,150°E.时间为8日8时考点:地球运

3、动的地理意义3.下列关于P、Q、M、N四点的说法,正确的是()珍贵文档专业文档A.该地区热力环流方向是:M→P→N→QB.N、Q表示高空C.P点近地面受热,M点近地面冷却D.P、N表示近地面【答案】B【解析】若图示为等压线,该地区热力环流方向是:PMNQ,A错。N、Q气压值低,表示高空,B对。P点气压较高,近地面受冷,M点气压较低,近地面受热,C错。P、M表示近地面,D错。4.下列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风化作用—瀑布、峡谷B.侵蚀作用一黄土高原的沟壑C.搬运作用一山麓冲积扇D.沉积作用一戈壁、冰川谷【答案】B【解析】风化作用形成的是戈壁沙漠地貌,瀑布、峡谷是

4、流水侵蚀地貌,A错。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黄土高原的沟壑,B对。搬运作用是将泥沙搬运到另一地,山麓冲积扇是沉积作用形成,C、D错。5.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荒漠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为了减少水分蒸腾,叶片为硬叶,且多有蜡质,故选B。考点:陆地自然带的分布6.下列地区中,经度地带分异表现最明显的是(  )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D.高山地区【答案】B珍贵

5、文档专业文档7.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属的自然带类型是()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D【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选D。8.下列现象反映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的是()A.塔里木盆地的绿洲B.横断山区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C.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植被变化D.海口到哈尔滨的植被变化【答案】C【解析】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为非地带性,A错误;横断山区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为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B错误;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植被变化反映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海口到

6、哈尔滨的植被变化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4)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如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叫做非地带性因素。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变化叫做非地带性,如绿洲的分

7、布,是呈现为局部的、特殊的非地带性。9.影响秦岭南北自然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和降水B.光照和风速C.径流和蒸发D.植被和土壤【答案】A【解析】秦岭南坡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这与秦岭重要的地理位置有关。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地理一条重要的分界线,秦岭南部为亚热带,北部为暖温带。另外,秦岭也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以北地区降水小于800mm,以南大于800mm,因此南北坡自然带谱的差异主要是由热量和降水的差异引起的。故答案选A。点睛:秦岭的地理意义:1、我国年降水量8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