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练习答案

故都的秋练习答案

ID:15456459

大小:3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3

故都的秋练习答案_第1页
故都的秋练习答案_第2页
故都的秋练习答案_第3页
故都的秋练习答案_第4页
故都的秋练习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练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的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切的一项是( C  )  ①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        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        ,萧索的         来的。  A.稀稀落落   严厉    感慨     B.疏疏朗朗   严厉    感触  C.疏疏落落   严厉    感触     D.疏疏落落   严肃    感叹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C  )A.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的深了。B.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的深情。C.可是这秋的深味(很浓烈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D.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

3、,赏玩(欣赏玩味景物)不到十足。 3.下列句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A.秋之于人,何偿有国别,更何偿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B.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C.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D.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4.下列有关郁达夫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

4、一项是( D  )A.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B.1922年,他从日本回国,参与组织“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C.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D.散文《故都的秋》、《茫茫夜》等,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B)A.我虽则外国的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B.若你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

5、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选集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C.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D.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

6、秋味。B.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C.“唉,天可真凉了——”(这“了”6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D.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7.下列句子不是单句的一项是                                            ( A )A.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B.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D.有些评论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

7、,尤其是诗人,都带有很浓厚的颓废色彩。8.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 对偶 比喻)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 对比 比喻)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

8、来得悲凉。(排比 对比)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 对比 拟人)  D.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9.下列句中“像”字表比喻的一项是(  C )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D.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