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

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

ID:15458555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3

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_第1页
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_第2页
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_第3页
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_第4页
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如何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水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进行简要的探讨,希望能推动生态修复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关键词:水生态保护;修复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探讨如何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水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进行简要的探讨,希望能推动生态修复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关键词:水生态保护;修复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探讨如何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水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进行简要的探讨,希望能推动生态修复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

2、展。关键词:水生态保护;修复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探讨如何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水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进行简要的探讨,希望能推动生态修复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关键词:水生态保护;修复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引言近些年以来,随着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保障的要求日益提高形成尖锐矛盾。而且在我国逐渐出现了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水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致命的威胁。因此国家对水问题的认识不断的进一步深化,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受损的

3、水生态系统,成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治水理论又有了不断的更新的发展,使得治水实践发生了巨大地变化。1.水生态环境禀赋不优越水是不仅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物群落生命的载体,同时也是能量流动以及物质循环的介质。由于受到气候以及降雨量的影响,我国现大概有39%的面积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类活动易引起土壤侵蚀、沙漠化和盐渍化;在半湿润、湿润地区,也有一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约有占国土面积10%的地区属土壤侵蚀中度敏感区,占国土面积2%以上的石灰岩地区易发生石漠化;再加上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等由

4、于特殊地貌和气候等因素造成的生态脆弱地区。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由于对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重视度不够。对水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以及过度的强调防洪,洪灾发生更加频繁;河道工程中大量的使用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材砌筑河床,导致河流被完全人工化、渠道化;并引发江河断流、地下水超采、地面下沉;过度围湖造地,侵占河道,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和行洪能力,加剧了洪水灾害;不注意生态保护,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江河湖库淤积。人类既要适当控制洪水,改造自然,又必须主动适应洪水,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约束人类自身的各种不顾后果、

5、破坏生态环境和过度开发利用土地的行为,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认识到生态环境用水的重要作用,提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满足经济用水、生活用水的需要,也要充分考虑生态用水、环境用水。2.生态环境用水体系及其分类我们根据对流域生态系统中水循环过程的分析探究,得出水汽凝结以降水形式降落到地表的过程中,其中有一部分会被植被拦截或被植物散发掉;另外一部分会渗入地下转变为地下径流;而其他的部分降水则会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和返回地表的地下水,最终沿江河水系或地下水系注入海洋或蒸发到大气中去。在流域的整个水循环过程中,可以概化成形成水资源之

6、前和形成水资源之后的生态环境用水循环过程,则可分为四个方面。(1)降水在形成水资源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水量被天然生态系统所利用,主要形成流域的蒸散发量,以维持流域的天然生态系统。降水是维持区域天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稳定性和多样性的主要水源,这部分生态环境消耗量对流域天然生态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降水形成的河川径流,在人类用水以及沿途汇入支流和与地下水发生转化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水量以维护河流生态环境健康,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是指维持河湖给定目标下生态环境系统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在河道内的水量,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兼具航运、发电、水产等河道内生产功能。(3)降水

7、形成的地下水系统具有一定的环境地质和生态功能,为了维护这种生态功能,需要维持一定的地下水水位或维护一定的地下水循环而需要的水量。(4)河道外生态建设的用水,专指保护、修复或建设生态环境需要进行人工补充的水量,包括城镇生态环境用水、农村生态环境用水和林草植被建设用水等。3.水资源承载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坚持合理开发水资源,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工作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水资源承载能力,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水资源承载能力即是在一定的流域或区域内,其拥有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能力;如果经济社会发展超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

8、,就会失去必要的物质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