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ID:15462779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3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_第1页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_第2页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_第3页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_第4页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外教育史结业论文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学号:2008074007姓名:常方园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前人的教育经验,创立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展示了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体系的博大精深。关键词:孔子,因材施教,启示;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是一位卓有见地的教育理论家,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也是一位有着丰富的实际经验的教学者。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发生过长远的影响。直到20世纪初期,在我国教育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的教育方针、教

2、学原则、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基本上是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楷模。他所创造的教与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外历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在改革开放的令天,弘扬传统文化,研究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推陈出新,吸其精华,发扬光大,为现实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较古代西方教育理论家昆体良早500年,他对因材施教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做法:1.孔子注意了解学生情况,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孔子在实践中十分重视这一点,他经常通过谈话、观察、了解学生的志向、思想、言行,从中进行分类、归纳。除年龄、出身等方面差异外,尚有智力、性格、

3、气质、才能、志向等方面的差异。像孔子曾经说的:“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颜回能“闻一知十”,子贡只能“闻一知二”,说明孔子早就注意到学生在智力灵活性方面有着明显差异。孔子还在他的言论中反映了他对性格气质差异的看法,他说过:“柴也愚,参也鲁,由也谚”。“师也过,商也不及。”又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等。在他看来人的性格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狂者”、“中行”、“狷者”,“不得中行而为之,必也狂狷也!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曾对孟武伯评价他的学生的才能,“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

4、,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客言也”。还说“雍也可使南面”,“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这些无不反映孔子对学生才能差异的洞察。子路愿意拥有“千乘之国”,并且“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求只想管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做到“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公西华则只想“宇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而曾点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2.孔子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孔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论语》中记载着一个孔子针

5、对学生缺点因材施教的经典例子。子路问:“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父兄,怎么能自己做主张呢?”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当然应该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讲话前后不一致。孔子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去做。”针对学生智能的高低,孔子也进行不同的教学。“中人以上,可以语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也。”教学要讲究由浅入深,因人而宜。孟懿子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回答说:“无违”。当时由于孟懿子的理解能力的限制,没有进一步要求“无违”的内容,孔子也就不再讲下去。后

6、来,樊迟向孔子问起什么叫“无违”,由于樊迟的理解能力已达到相应的水平,孔子才进一步具体说明“无违”就是父母生前死后都要按礼的规定对待他们,不能违反。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孔子也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所创立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为历代教育家继承和发展。这一原则对于当今实施的素质教育仍有借鉴意义。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是大一统教育模式,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标准和统一的课堂授课制。这种教育模式就像全国的儿童不管高矮、胖瘦都穿同一型号的衣服。在

7、培养学生方面,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不够,没有充分遵循多元化的学生个性特点及发展铡事,“千人一面”,课堂教学流行“教案剧”,学生的兴趣、专长和潜能得不到充分发展。素质教育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个性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与孔子教育思想相一致的地方。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教育情况等因素各不相同,其身心发展的快慢和个性特征也各不相同,表现在学习上,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要教育好他们,这就需要教师认真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发现他们的个体差异,找出他们的共性,从他们的年龄特征、个性心理和原有的知识点出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