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脉诊概论及六病脉之研究

实用脉诊概论及六病脉之研究

ID:15481152

大小:6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03

实用脉诊概论及六病脉之研究_第1页
实用脉诊概论及六病脉之研究_第2页
实用脉诊概论及六病脉之研究_第3页
实用脉诊概论及六病脉之研究_第4页
实用脉诊概论及六病脉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用脉诊概论及六病脉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脉诊概论及六病脉之研究(有一定的实用性实用脉诊概论及六病脉之研究(有一定的实用性)中医传统之诊断法则,皆以「八纲」为主,将病者所表现之症状,归纳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基本分类,以为病理分析之依据。临床时,着眼於症状之变化,故称「八纲辨证法」。然如前文所言,病者口述之证状,以及求诊时之形色,仅为片段主观之感觉,只可供参考之用,如全以为处方之重要资料,则必不够充实。故辨证法实不足以研判现代社会所生复杂万端之疾病。况且,病家求诊时,未必具备书中所条列之理想化证状,供医者诊断。因之误诊之失在

2、所难免。再者传统之辨证法,内容极端繁杂,条文充斥,不仅学习费时费力,且必然限制后世学者之思考能力,而陷入背诵之窠臼。临床时,不易随证应变。因之为求更精密,更深入,更灵活之断证之法,唯有以脉法为主。临床实用之切脉诊法,依笔者多年之研究,应以下列三组脉象为主,此三组之间各有错综复杂之网状连络,彼此互相配合以成一完整之体系:第一组:六病脉:「大、小、缓、急、滑、涩」,此六脉为入门之基本脉法,用以研究中医传统之「八纲」诊断。脉法精要而准确,远较传统之辨证法迅速而实在。第二组:五脏脉:即「心、肝、肺、脾、肾」

3、,研究五脏之根本,正邪之病理变化。脉法深入而实用,并能配合现代医学之病证分析,临床价值极大,为中医脉诊之核心。第三组:六气脉:即「三阴三阳」之病脉,其中三阴脉与前段五脏脉略右重覆,而三阳脉即为六腑之病脉。此六脉亦研究人体生理与「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之关系,脉法颇为特殊,亦能与现代社会之常见疾病相应。此三组脉象并非独立存在,应用时须彼此配合应用。医者必须融会贯通,方可全面掌握病者全身正邪进退之变化,其精奥之处亦在於斯。现将此三组脉象之诊法略述如下:第一阶段为六病脉,即为「大、小、缓、急、滑、涩

4、」。此六脉名称源自内经,研究之目的为求能以最迅速最精确之法,而为八纲之辨证,其应用目标着眼於全身性,整体性之病理变化,故初着手时,不必细分於寸关尺。第一「大脉」:指下满盛有力:言左右三指之下,脉管皆粗大,强硬,博动有力,其至皆较数。为「实热」之证,主全身气血皆处於兴奋亢进之状,邪气热盛。常见於高血压、中风、脑溢血等病发作之前,情况危急。汤药,粉剂均缓不济急,必以针刺指尖放血,使邪随血去,庶几能保命於万一。此乃言其极热之状,平日病者有感受风热外邪,亦可传入脏腑产生「实热之证」,可於寸关尺局部求之,亦可

5、适合针刺治疗。二「小脉」:指下细弱无力:言左右手三指之下皆细如丝线,而博动无力,常需中、沉取方得。此为「虚寒」之证,主五脏生理功能减退。如出现於右手,则为脾肺所主之消化,呼吸系统功能不足,即为「气虚」,如现於左手,则主心之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之能力及肝之解毒,贮藏能量之功能,肾之生殖排泄功能减弱:为「血虚」。如左右两手同时出现则主「气血两虚」,不但机体之活力不足,且易受外邪之侵害,此脉常见於先天体质不佳,或长期卧病,气血严重损耗之人。指下如见小脉,则知其人本源已亏,不论何证,均不宜针刺治疗,以免血气再

6、伤,而应以「温补扶正」之法为主,长期调养,使气血由衰而旺,自能抗病而祛邪!三「缓脉」:(此缓字为「纵缓不收」之缓,非内经所言脾之平脉「和缓」之缓。):指下软散无力:言三指之下皆粗宽而散,脉管之边缘不清,博动无力,应指而扁,混浊一片。此为「虚热」之症,主全身血流缓慢,阻滞而无力,新陈代谢不佳,废物浊气宣泄不畅,日久则邪热渐生。如局部出现,则常为慢性之炎症。此脉亦见於气血受伤之后:如跌打损伤、骨折、手术、妇女人工流产后等等……如流行感冒、支气管感染发生卡他性炎证时,则右寸常见沉而缓之脉。(沉主湿、后详)

7、妇女之下焦内生殖系统或泌尿道感染时,左尺则必有缓脉。如见此脉则宜清热行血、通经破瘀,则肿热、疼痛可消,诸症尽退。此为斧底抽薪之法,不论病者见证如何复杂,对「脉」下药,无不见效。此脉指下无力,但万不可以「弱脉」视之,如施以补剂,则邪势益张,不可收拾。四「急」脉:指下细如琴弦,紧张有力。言指下所觉如张紧之细纲丝,博动顶手有力,此为「寒实」之证,主脏腑之机能退化,生机减弱,神经、内分泌系统之功能,皆被抑制而不能正常工作,如万物至多日,生理机能之降低。此脉主病邪深重,常为局部出现,左右寸关尺皆有可能。治法应

8、以「温散」为主,以辛热之药,驱寒外出,否则寒邪攻心,久之而成胸痹之证,即今所谓「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死生在反掌之间!此外诊脉时常以手指之取脉轻重而决定疾病之部位,即以「浮沉」定「表里」之分,此乃医家之常识,不待多言。唯取脉之手法关系诊断之结果甚巨,故详述於文末,以供参考。以上所论四脉皆简明易行,临床时医者不必烦絮多问,而患者之病情莫不了然於胸,万无一失。兹将此「大、小、缓、急四脉」与八纲之类比,与两者闾之关系归纳如下表,则更易明了。表证  寒  虚:浮取细弱无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