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东亚金融危机之鉴

叶檀:东亚金融危机之鉴

ID:15482157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3

叶檀:东亚金融危机之鉴_第1页
叶檀:东亚金融危机之鉴_第2页
叶檀:东亚金融危机之鉴_第3页
叶檀:东亚金融危机之鉴_第4页
资源描述:

《叶檀:东亚金融危机之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叶檀:东亚金融危机之鉴 【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  □叶檀(本报特约财经评论员)  我国的航空等企业仍然处于连年亏损状态,不得不由政府注资拯救。这是将珍贵的资源配置到低效企业的典型案例。-----------------------------------------------最新财经经济资料------

2、----------感谢阅读-----------------------------------~4~-------------------------------------------------------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韩国银行与大企业的教训我们应该汲取。十年前的东亚金融危机,韩国遭受极大冲击。当时韩国政府扶持的大企业在韩国工业化之路上一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大企业显示出效率低下的弊端之时,政府仍然将资金源源不断地输入大型机构,并且允许大型机构拆借短期外债,最终数家大型机构倒闭,连

3、累韩国差点发生经济危机,政府财政险些破产。  笔者对于韩国以前的经济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我国正在重走日、韩发展之路,首先,从03年以后主要靠出口主导型经济拉动消费;其次,正在加紧培育能与国际大公司竞争的本土大公司。无论从银行信贷、价格管理还是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都向国有控股的大型公司倾斜。  这条他人的成功之路也许并不错,但我们应该关注两个方面的影响。-----------------------------------------------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4~--------

4、-----------------------------------------------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我国是与日韩、更与新加坡不同的大型经济体,仅以出口为主导与忽略内需市场将犯历史性错误。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与人民币一直承受的沉重的升值压力,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国只能走内需为主、出口为辅的经济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培育大型企业是一条捷径,但这条路成功的前提是大型企业必须是市场化的企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而不是大而无当的温室里的花朵。在这方面,韩、日等国的三星、东芝等企业无疑是成

5、功的,他们带动本国的制造企业走向拥有世界知名品牌、拥有定价权与创新能力的高端制造业。而新加坡的淡马锡,则完全采用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考核。-----------------------------------------------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4~-------------------------------------------------------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反观我国

6、企业,显然还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巨无霸,在我国GDP数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背景下,在我国消费客流、市场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的航空等企业仍然处于连年亏损状态,不得不由政府注资拯救。这是将珍贵的资源配置到低效企业的典型案例,在大企业已经关系我国经济根基的前提下,政府注资是不得已之举,但政府在注资之时,必须逼迫大企业尽快实行市场化改革,改变大企业管理者亦官亦商的身份,以平等的资源分配权与严格的业绩考核,筛选出市场化的合格的职业经理人,打造中国能够在世界领先的大型企业。  吸收他人成功经验,不能弃人之所长,而取人之短,日韩的大企业模式的核心绝不仅仅止于资源的倾斜配置,而在于市场的竞争能力。如果这些大

7、企业没有竞争力,那么不管低成本融资也罢,注资也罢,都无法摆脱拖累经济下行的宿命,资本市场与经济将同受其害。我国重要的不是给央企注资,而是让央企拥有市场化的硬约束机制,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制度不能成为摆设。 【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最新财经经济资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