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动物疫病病例分析

医学动物疫病病例分析

ID:15488182

大小:101.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8-03

医学动物疫病病例分析_第1页
医学动物疫病病例分析_第2页
医学动物疫病病例分析_第3页
医学动物疫病病例分析_第4页
医学动物疫病病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动物疫病病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动物疫病病例分析病例1:某规模化猪场共饲养断奶仔猪与育肥猪1000余头,2001年8月中旬其中一栋育肥猪陆续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卧地不起,经检查发病猪体温41.5-42℃、呈潴留热、结膜高度充血、呼吸困难、先便秘后腹泻,四肢、尾、耳尖、腹下紫红色斑块,一周内死亡17头,病程4-6天,发病率60%,死亡率50%左右。剖解病死猪主要表现肝肿大、表面有针尖大至米粒大坏死灶;脾肿大,有斑点状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显著肿大呈绳索状,切面有出血;肾呈土黄色,有散在点状出血;肺出血、水肿。调查:①该猪场鼠害严重,尤以发病猪舍常听见老

2、鼠互相撕咬声且猪舍食槽及周围鼠粪随处可见。②该猪场已在配种前给母猪及断奶时仔猪注射猪瘟疫苗,按常规免疫猪肺疫、猪丹毒疫苗。③该场采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治疗发病猪,但效果不明显,后改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及磺胺6-甲氧嘧啶钠治疗,多数发病猪在治疗后体温下降,食欲恢复,症状减轻。④在该猪场发病的前三天当地气温持续高温38-38.5℃。分析:1.可能是什么病,为什么?2.影响发病的因素是什么?3.如何进一步确诊?解析:1.可疑:猪瘟、丹毒、链球菌病、猪肺疫2.初步诊断:为弓形体病和链球菌(2型)病 依据:①排除猪瘟a已免疫b磺胺有

3、效 ②排除丹毒a已免疫b青霉素无效c发病率与死亡率高 ③排除肺疫a已免疫b脾肿大c病程长d发病率高弓形体及链球菌病:①发生于育肥猪②急性败血症、症状与剖解基本相似 ③均未免疫 ④均有高温诱因 ⑤磺胺有效发病诱因:①鼠害:老鼠可携带弓形体,鼠类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②高温诱因,抵抗力下降。弓形体及链球菌可健康带虫(菌)进一步诊断:①剖解病死猪大脑有无出血变化; ②调查猪群中有无关节肿大病例; ③取病死猪脾、淋巴结、肺组织涂片,瑞特氏或吉姆萨染色镜检。观察细胞内外的弓形体速殖体,呈月牙形或香蕉形,呈蓝色,中央(核

4、)为红色;或检查有无带荚膜呈2-5个排列的链球菌。弓形体概述:分类:真球虫目(orderEucoccidiorida),弓形体科、属; 形态:速殖子----缓殖子----裂殖体----配子体 寄生:细胞内寄生形原虫,所有温血动物体内 致病:磷脂酶A、毒素病例2某规模化奶牛场,共饲养奶牛800头,2011年10月下旬有一栋成年泌乳牛牛舍先后发病12头,表现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废绝、结膜红肿、咳嗽、喘气、流泡沫状或脓性鼻液、流涎,运动时咳喘加剧,呼吸困难,张口伸颈,个别病牛排出污红色带肠粘膜粪便。经检查体温39.5-41℃,

5、鼻粘膜潮红,个别鼻粘膜有一层灰白色坏死假膜,鼻分泌物及呼出气体恶臭,病程10-14天。经对重症病牛放血、剖解,可见肝肿大、胸腔积液;肺出血、呈不同程度的肝变、切开后流出泡沫状血色浸出物;小肠粘膜出血,肠内容物呈红褐色;胃及肠粘膜脱落。调查:①同群一头怀孕牛流产;②育成牛与犊牛未见发病;③采用磺胺、阿奇霉素、VC、VB1静脉注射,体温略下降,流涎症状缓解但呼吸症状未减轻;④发病前后气温突降。分析:①初诊为何病②主要依据③发病诱因④进一步诊断解析:可疑:牛病毒性性腹泻---粘膜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流行热、牛支原体感染、

6、恶性卡他热、牛副流行性感冒。均有体温升高,呼吸道症状,眼、鼻、口腔粘膜及小肠粘膜炎症,怀孕牛流产。可排除:①牛恶性卡他热(疱疹病毒Ⅰ型):a体温41℃以上;b口、鼻、眼粘膜充血、坏死、烂斑明显;c多发生黄牛、水牛,常与羊接触;d散发但病死率高;e病程短(1-3天)。②牛流行热“三日热”、“暂时热”(弹状病毒,暂时热病毒属):a有明显的季节性,通过昆虫传播;b有明显关节肿大、跛行;c传染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不超过1%),但病程短(3-4天); ③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黄病毒科,瘟病毒属):a主要发生于育成牛及犊牛;b

7、有明显腹泻症状,发病率高、有死亡;c肺脏无明显肝变,很少出现胸腔积液。 ④牛支原体肺炎(牛支原体):a无明显的体温升高;b无粘膜感染;c发病率、精神、食欲变化不明显;d主要感染犊牛及育成牛。可初步诊断:牛副流行性感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依据:牛副流行性感冒------又称“运输热”(副粘病毒科,呼吸道病毒属,副流感3型病毒) ①体温升高40-41℃;②发病率5-20%,病死率1-2%;③以咳喘、呼吸困难、肺与支气管纤维素性炎症为主;④剖解肺切面呈灰红色肝变,胸腔积液,胃及指肠粘膜出血;⑤常有诱因(运输、气温变化);⑥常与

8、巴氏杆菌混合感染;⑦可用HA---HI、荧光抗体技术诊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疱疹病毒科,单纯疱疹病毒属):又称“红鼻子”、“坏死性鼻炎”①常在舍饲奶牛群中发生,发病率20-30%、病死率1-5%,犊牛死亡率较高。②体温39.5-41℃,以鼻粘膜炎症为主,呼出气体有臭味。③结膜炎及流泪;④胃及肠道卡他性炎症,个别化脓性肺炎;⑤如无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