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肌病和弱视课件

眼外肌病和弱视课件

ID:15497179

大小:452.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8-03

眼外肌病和弱视课件_第1页
眼外肌病和弱视课件_第2页
眼外肌病和弱视课件_第3页
眼外肌病和弱视课件_第4页
眼外肌病和弱视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眼外肌病和弱视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眼外肌病和弱视externalmuscledisease andamblyopia第一节眼外肌与双眼视眼外肌的功能(functionofEMs):协同肌:单眼某一眼外肌行使主要作用时,还有其它眼外肌来协助完成,起协助作用的眼外肌。如:外直肌---上下斜肌配偶肌:当双眼作同向共同运动时,使双眼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拮抗肌:作用相反的肌肉二.双眼视觉(Biocularvision)1.双眼单视:双眼共同注视的目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通过大脑融像作用成为单一清晰像。2.感觉融像和立体视觉:将双眼信息融合成单一像的能力,称为感觉融像。在融像过程中,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能将另一眼视

2、网膜对应点附近的刺激融合。融合忽略了两个图象的微细差异,但由于此差异的存在,被大脑融合而产生了立体视觉或双眼深度觉。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1.复视:两眼的中心凹接受不同的像,无法将其融合成单一像,从而出现双重像,称为复视。2.抑制:发生斜视后,在双眼视的情况下,同一物体不能同时落在两眼的中心凹上,,因而出现复视。为了消除复视,大脑自动关闭一眼的视觉信息的传入,该现象称抑制。3.异常视网膜对应(anomalousretinalcorrespondence,ARC)是一种感受器的适应。斜视者在双眼视的情况下,通过一眼的中心凹与另一眼中心凹以外的点建立点点对应关系。以消除复视现象。4.偏

3、心注视(eccentricfixation):单眼注视时使用中心凹外一点注视目标。第二节斜视双眼注视时,一眼眼位偏斜称为斜视(strabismus).一.斜视的检查1.病史(history):家族史,发病年龄,发生类型,偏斜类型,注视性质,治疗史等。2.一般情况:偏斜方向和程度,眼裂大小等3.视力检查visualacuity:4.屈光检查refractiveexamination:5.斜视的定性和定量检查(1)遮盖试验(covertest):A.交替遮盖试验:B.遮盖-去遮盖试验:2.角膜映光法150300450(3)三棱镜法让病人用一眼注视,将三棱镜置于眼前,分别测定33厘米

4、及6厘米戴棱镜与不戴棱镜的斜视度数。根据将角膜反光点移到角膜中央所需棱镜度数和方向确定斜视的性质和幅度。棱镜度是测量眼球偏斜量的单位,一棱镜度代表光线在1米距离偏斜1厘米。1弧度约等于1.7△。(4)同视机检查法右左客观角:交替熄灭一眼的注视画片,至眼球不动主观斜视角重合点(5)复视试验:复视(diplopia)分析步骤(1)确定复视是水平还是垂直;(2)复视是交叉还是同侧的;若为交叉,眼球为外斜,内转肌群麻痹;如为同侧,则为内斜,外转肌群麻痹。对垂直复视,应确定移位的物象(虚像)高于还是低于真像。如果较高,说明麻痹眼比健眼低,也即麻痹眼的上转肌麻痹。(3)确定复视偏离最大方向

5、,该方向即麻痹肌作用的方向。在远侧的物象是属于麻痹眼的。(6)歪头试验:用来鉴定上斜肌或对侧上直肌的麻痹。如左上斜肌麻痹引起的左上斜视,如病人将头向麻痹眼侧倾斜,则麻痹眼必向上移位。而若为右上直肌麻痹引起的左上斜视,不论病人向麻痹眼侧或健侧移位,麻痹眼均不上移。(7)视觉感知检测:对斜视患者进行以下几种双眼视觉功能的检测,可了解双眼功能的严重程度、潜在的融像功能恢复的预后。A.抑制试验:主要有worth4点法检测是否存在单眼抑制现象;B.潜在融像功能检测:主要方法为红滤片加棱镜方法。即在斜视患者的单眼前加红光滤片,双眼同时注视点光源,在单眼上加棱镜至出现双眼单像。C.立体视功能

6、检测:应用随机点立体图检测。二、斜视类型(一)内斜视(esophoria)1.共同性内斜视(1)非调节性内斜先天性内斜视,在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非调节性内斜,约占所有内斜的50%。治疗:首先治疗弱视,待弱视治疗完成后,可考虑手术治疗。获得性内斜:6个月以后发生的非调节性内斜,治疗同先天性内斜。(2)调节性内斜视:高度远视需要较高的调节,因而出现内斜;高AC/A,同时伴有低度或中度远视。治疗:戴镜矫治(3)部分调节性内斜:部分是由于眼外肌的不平衡,部分是由调节与集合的不平衡诱发。早期应在训练治疗后行手术治疗。2。麻痹性内斜视:由一条或多条眼外肌麻痹或运动受限所致。通常见于一条或两条

7、外直肌麻痹。治疗:早期使用棱镜或遮盖麻痹眼,6个月后尚未恢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二)外斜视(exotropia)发生率低于内斜视,特别在儿童。1.间歇性外斜:通常在1岁左右发生,但在5岁左右明显。远距注视时外斜明显。一般与屈光不正无直接关系。治疗: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2.固定性外斜:比间歇性外斜发生率低。治疗: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三)A和V型斜视水平方向的偏斜程度与垂直方向有关,即当上方注视的水平斜视角和下方注视时的水平偏斜角不同时的斜视。A型表现为上方注视时内斜较下方注视时多,或外斜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