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及质控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及质控

ID:1550050

大小:3.07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7-11-12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及质控_第1页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及质控_第2页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及质控_第3页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及质控_第4页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及质控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及质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家好临床血液流变学 检测及质控2011.6.17王艳为什么要做血流变检测?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于多种疾病的病因研究、诊断、鉴别诊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的判断、治疗和预防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流动、凝集等流变性和红细胞的变形及聚集、血小板的聚集、释放等指标来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适宜做血流变检查人群有哪些1.正常或亚健康人群:如:工作压力大、心理失衡、营养过剩或不良、生活不规律的群体以及3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2.病理状态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动脉粥样硬化症、脑梗、肺心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脑卒中、恶性肿瘤、血液

2、病、烧伤、各种原因的重症贫血、重症肝炎、肝硬化及高脂血症等的患者。前言血液流变学研究内容(两方面)动力学内容(压力、阻力、血流量等)流变学内容(血粘度、压积、细胞变形、膜分子结构、基因调控等)血液流变学研究层面(三个)临床血液流变学(宏观,开展较多,较早)细胞流变学(微观,正在开展)分子流变学(微观,逐步涉及)流变学研究前景Ditenfass:流变学的研究将会同细菌学,微生物学对我们一样,其发展是不言而喻,前景广阔。一、几个基本概念层流和粘度层流流体有内摩擦力存在,用黏度衡量其大小。全血,血浆,血清都是有粘性的液体,其粘性大小通常用粘度来表达。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流体的黏度不随切变率或

3、切变应力的变化而变化者为牛顿流体,如正常人血浆,血清;流体的黏度随切变率或切变应力的变化而变化者为非牛顿流体,如正常人全血。切变率和切变应力外力作用于流体时的速度梯度变化速率叫切变率;流体的单位面积上发生的内摩擦力的大小叫切变应力。二、血液黏度表达的特点随切变率增加黏度变小或随切变率降低黏度变大(负相关性)血液开始流动必须满足切变应力域值(屈服应力特性)切变率增加到一个较高水平时血液黏度不再发生变化(Casson特性)血流变学临床检测主要指标全血粘度高切低切中切血浆粘度血沉血沉K值压积变形指数聚集指数计算公式GQHYND=(200s-1-100s-1)/Hct=(200s-1-100s

4、-1)/(100s-1×Hct)TK=[1-(200s-1/100s-1)-0.4]/Hct计算公式=1s-1/200s-1GQXD=200s-1/100s-1,DQXD=1s-1/100s-1全血表观粘度1低切30(50)(100)中切200高切聚集性解聚点变形性η表观黏度与还原黏度的关系1)全血黏度高,还原黏度高,说明血黏度大,与红细胞流变性质有关;2)全血黏度高,还原黏度正常,是压积增高引起,红细胞自身无异常;3)全血黏度正常,还原黏度高,可能是压积降低引起;4)全血黏度正常,还原黏度正常,血液粘滞性正常;全血粘度的检测及意义临床作用增加了人们对高黏度影响心脑血管缺血重要性的认识

5、。高黏度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对临床医学的主要贡献:血粘度异常(高,低)综合征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鉴别诊断作用血流变的检查意义,主要是对疾病有预报性,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糖尿病、脑血管等疾病。全血粘度的检测及意义四、血浆黏度的检测及意义检测方法:毛细管黏度计或锥板式粘度计报告指标:血浆黏度(100s-1)临床意义:血浆黏度升高可以引起全血黏度升高;血浆高黏度综合征:(1)巨球蛋白增高型高黏征;(2)纤维蛋白原增高型高黏征;(3)免疫球蛋白增高型高黏征;(4)核酸增多型高黏征等血浆粘度测试的意义1、如图可见血浆粘度对血流变学检测指标的影响五、红细胞压积(

6、Hct)的检测及意义检测方法:温氏法;血球仪法报告指标:小数报告法;百分数法临床作用:是影响全血黏度的直接的重要因素,是高黏征的一种类型对压积增高性疾病的诊断作用对压积降低性疾病的诊断作用六、红细胞变形性检测及意义检测方法:1.黏性测量法;2.微滤筛法;3.激光衍射法;4.换算法;报告指标:Tk值;滤过百分率;变形指数临床作用是调节血黏度的主要因素;影响红细胞的释放和寿命;是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的重要因素;有助于阐明许多疾病的病因机制,如溶贫,缺铁性贫血,疟疾等;有助于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及疾病的防治;红细胞变形性检测及意义七、红细胞聚集性检测及意义检测方法:黏度测量法(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

7、会认可)报告指标:红细胞聚集率(%)引起红细胞聚集的病理因素红细胞表面粘性物质增多;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红细胞之间的长链高分子增多临床作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作用正常状态50/s可使红细胞之间的聚集解散,急性心肌梗死500/s却不能使红细胞之间的聚集解散恶性肿瘤及是否转移的判断恶性肿瘤红细胞聚集增加,有转移者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且持续时间长红细胞聚集性检测及意义正常0.9,病理状态可达1.3刚性指数越大变形能力越差高粘血症的早期信号有些中老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