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论文-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与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论文-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与对策分析

ID:15501160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3

中美贸易摩擦论文-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与对策分析_第1页
中美贸易摩擦论文-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与对策分析_第2页
中美贸易摩擦论文-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与对策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美贸易摩擦论文-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与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美贸易摩擦论文-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与对策分析 摘要:中美贸易失衡成为目前中美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美国方面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愈加强烈。在这涨声一片的沸腾中,更应理性对待中美贸易失衡。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及中美贸易失衡的实质来寻找中美贸易失衡的真正原因,发现人民币汇率并不是引起中美贸易顺差的始作俑者,失衡的根源在于当今产品内分工时代的国际分工结构以及中国在这一结构中所处的末端地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美贸易失衡;汇率;国际分工结构    近年来,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引发了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强烈呼声。即使是在中国2005年7月进行汇改以后

2、,美国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的声音仍然没有衰减。在2006年,美国国会的两位参议员LindseyGraham和CbarlesScbumer提出一项议案,要求人民币升值10%,如若不然,便对所有进口自中国的产品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诸如此类的论调在美国一直都没有停歇过。在美国的学界、政界和民间,有很多观点都认为中美贸易失衡源于人民币币值的低估,认为只要人民币升值便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如今的失衡局面。针对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以及中美贸易失衡的实质来寻找中美贸易失衡的真正原因并给出相应对策。  1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  汇率通过作用于商品价

3、格来影响两国间的贸易,但这种影响从来都不是通过单一的作用机制来发挥效用的,他要受到进行双边贸易两国间的经济总量、贸易结构,以及分别与两国开展贸易国家的多边汇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受到削弱。从这个角度来讲,单靠调整汇率来缓解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做法也是行不通的。  另一方面,可从现实的数据对比来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以下是中美两国2000年至2008年的进出口差额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趋势变化图。  从图1可看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是在不断增加的,图2显示出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已迈上了升值的路径。结合以上两图来看

4、,可发现即使是在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出现升值的情况下,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依然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并且进一步对比分析可发现,2005年人民币开始升值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不但没有减缓,反而较之2000年至2004年间的人民币汇率稳定时期的顺差增长速度还加快了。显然,人民币升值并未起到美国所希望的缓解对中国巨大贸易逆差局面的作用。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仍在强劲增长。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并未缓解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势头。因此,人民币汇率对于中美贸易失衡的作用不应被人为的夸大,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并不是由人民币币值低估所直接导致的,其背

5、后应隐藏着其他深刻的原因。  2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实质  各国根据其自身的比较优势来开展国际贸易,取得贸易利益,由此形成相应的贸易结构和国际分工结构。中美贸易呈现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现象实际上是源于当今产品内分工时代的国际分工结构以及中国在这一结构中所处的末端的国际分工地位。  在这一分工结构中,一个产品不再是由一个国家来单独制造完成的。产品从设计到生产、营销要经历的不同环节被分配到不同的国家进行,各国根据其比较优势承担着这一分工链条上的不同的分工任务,相应地就处于不同的国际分工地位。实际上,通过数据分析可发现,在这一分工结构中,中国因为从东亚地区进口了大量的中间品,加工

6、制成成品后出口美国,而成为了东亚地区向美国出口制成品的转移地。  在分析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深刻原因时,首先应明确的是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是制成品贸易。根据WTO发布的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2009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中,制成品顺差额为总顺差额的106%,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为108%。可见,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对美贸易的主要顺差来源确实是制成品贸易。而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的国际分工结构中,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组成制成品的生产链,中国主要承担的只是制成品的最终加工装配环节。因此,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总额实际上包含着中国从事加工贸

7、易时进口中间品的主要来源国和地区对美顺差的转移额。  而中国进口中间品(包括半成品和零部件)的主要来源地是东亚地区。以2006年为例,中国从东亚进口的中间品的比重占到总的中间品进口的47.7%,在中国与东亚的进口贸易中,有72.2%的进口均为中间品。因此,在东亚国际生产网络中,中国位于制成品生产链的下游,从东亚各国和地区进口中间品,加工完成后出口。所以在对美的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东亚地区通过将半成品输出到中国加工出口而转移的额度。  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