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行动图和状态图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行动图和状态图

ID:15538800

大小:1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3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行动图和状态图_第1页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行动图和状态图_第2页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行动图和状态图_第3页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行动图和状态图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行动图和状态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行动图和状态图(转)前面,我们耗费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用例分析及用例图。用例图,无疑是功能分析、角色分析,以及流程分析的利器,它将我们要开发的系统,清晰而详尽地描述出来。但是,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用例图也不例外,也有自己不利的一面。在我看来,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生动形象。什么叫“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呢?就是说,用例说明中对业务流程的描述,过早地将系统的整体流程,分散到了各个用例中了,丢失了对业务流程的整体描述。不生动形象,则是说用例说明中对流程的描述都是用枯燥无味的文字来表述的,缺乏生动形象的图形表

2、示。针对这些不足,UML的另外两种视图,可以有效地弥补用例图的缺陷。它们就是行动图与状态图。行动图(ActiveDiagram),比较类似于我们过去绘制的流程图,是UML中描述流程与分支的视图。在行动图中,往往是从一个实心圆的起始节点开始的。最频繁使用的则是活动节点了,它表示的是业务流程中的一项活动。活动节点可以表述为一个活动短语(如下订单),可以表述为一个表达式(如len=a.length+x),还可以表述为一个消息(如send(msg))。同时,将各个活动节点连接起来的一个个实线箭头,表明了各种活动之间的流转顺序。在各种业务流程中,毫无疑问

3、会有许多的分支。在行动图中,分支用一个菱形来表示。一个指向菱形的箭头,表示流程进入分支,另外两个或多个从菱形伸出的箭头,则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分支流。而菱形本身,则表示为一个条件判断语句。另外,业务中的各个流程还会分岔与汇合的情况。分岔,表示在某个时间点上,同时开始两个业务流程,这两个业务流程是同步进行的。分岔用一个入箭头,一根横杠,与两个出箭头表示。汇合,则表示,只有在两个流程都完成的情况下,才会进入下一流程,否则只能等待。汇合则用两个入箭头,一根横杠,与一个出箭头表示。最后,用一个或多个带环的实心圆,表示的是活动图的终止节点,代表了业务流程的终

4、结。以上这些元素,就组成了一个基本的活动图。然而,基本的活动图还不能完整的反映我们的业务流程,因此我们还需要在基本活动图的基础上增加元素。现在我们来看看泳道与业务对象流。如图就是一个带泳道的活动图,图中每个泳道代表一个参与者的业务操作,而整个图形表述了多个参与者间的协作过程。起初我比较爱绘制这样的活动图,但后来常常感到绘制泳道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既然如此,我们就改改吧。这张图才是我最爱使用的行动图。图中,将参与者由繁琐的泳道改为了用例图中的小人。同时,在这张图中还增加了对象流与对象。图中,自动考核结果、申辩申请单、调整后考核结果,都是数据对象

5、,是该流程中相关环节操作的结果。从活动节点指向对象的虚线箭头,则表示了一个对象流,如“申辩申请”活动指向“申辩申请单”的虚线箭头,表示了申辩申请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产生申辩申请单;从“调整后考核结果”指向“过错追究”的虚线箭头,表示过错追究活动读取了调整后考核结果。当然,活动图还有其它的元素,但我个人认为其实并不实用,使用以上元素就足以表述我们的业务流程了。活动图打破了子系统与子系统的壁垒、用例与用例的壁垒,使我们能够从整体上了解整个系统的流程,因此常常使用在对整个系统的概述、对整个子系统的概述,以及对整个功能模块的概述中。同时,与其它视图一样,活

6、动图也应当有它的文字说明,以便对图中的每个活动节点、分支进行描述。但对于一些流程相对简单,甚至没有什么流程的查询报表类功能模块,绘制它们的活动图则显得有些牵强附会,因此我们要灵活掌握。除了活动图,我们似乎对需求的描述还缺少点儿什么,那就是对关键对象中流程中状态变化的描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状态图就上场了。在使用状态图时,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就是,一定是对某个关键对象的状态变化的描述,而这些状态变化一定是在某个业务流程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下图是一个疑点数据整个生命周期的状态变化图。图中,与行动图一样,一个实心圆点代表的是流程的开始,圆边的方框代表的

7、是对象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状态,状态节点间的实线箭头代表的是状态的切换,箭头的文字描述是触发状态切换的事件。与行动图一样,状态图可以有分支、分岔、汇合,并最后以一个或多个带环的实心圆结束,代表对象生命周期的终结。在需求分析中,状态图并不是必须的,它仅仅出现在你认为需要对某个对象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时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