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课教学设计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课教学设计

ID:15551036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4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1页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2页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课教学设计弥陀学校教师:高才丽一、设计思想:“不等式”是初中数学核心内容之一。就不等式的解法来说,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技能;而就不等式的广泛作用来说,不管是与实际相关的问题,还是纯粹的数学问题,不管是代数方面的问题,还是几何图形方面的问题,乃至更为一般化的问题,只要是求未知数的值或范围的问题,经常要借助于不等式,可见学好不等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学生已经学过本章内容,因此在本节复习中主要以提问的形式进行知识要点的复习,以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本节内容。教师

2、主要在习题的设计上选好典型例题,复习的知识尽量全面。教学效果上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二、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标准》对本专题教学内容的要求:(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能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能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②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求不

3、等式(组)的解集,特别是不等式组的整数解;③能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确定字母系数的范围;④会列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方案设计问题。2、数学思考:通过列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的数学模型。3、解决问题:通过不等式(组)描述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4、情感态度:①通过复习教学,继续强化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②.通

4、过探索,增进学生之间的配合,使学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四、教学重点:不等式(组)的解法的规范性及实际应用五、教学难点:不等式组有无解的问题中字母系数的确定和实际问题中不等式(组)的列出六、教学方法:依托多媒体平台,启发、谈论、互动探究法(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讲练结合。七、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的知识要点。2.教师准备:将学生分组,选好组长;制作多媒体

5、课件。教学设计一.知识网络实际问题不等关系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组不等式的性质解法解法解集数轴表示解集数轴表示实际应用二.知识要点归纳1.重要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4)不等式还具有传递性2.方法与过程(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型,系数化为一。注:在系数化

6、为一的这一步中,要特别注意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利用数轴找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注: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和>用空心表示,>=和<=用实心表示,>和>=向右画,<和<=向左画。(3)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步骤:实际问题——﹥设一个未知数——﹥列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检验解是否符合情况三.典型例题1.例一:如果a>b,那么下列不等式中不

7、成立的是()(A)a-3>b-3(B)2-3a>2-3b(C)a/3>b/3(D)a-b>02.例二:解下列不等式(组),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2)(3)(4)3.例三:小明上午8时20分出发去郊游。10时20分时,小亮乘车出发。已知小明每小时走4千米,那么小亮要在11时前要追上小明,速度至少应是多少?四.课堂小结,归纳提升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五.作业布置复习题九:3、4

8、、8题六、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理

9、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主体教育思想。本节课努力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引领教学,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其在思考讨论中自主学习,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道德和能力的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