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4周邦彦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4周邦彦

ID:15557992

大小:4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4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4周邦彦_第1页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4周邦彦_第2页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4周邦彦_第3页
资源描述: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4周邦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4周邦彦(一)我们把秦少游讲完了,现在要看另一个作者-周邦彦。周邦彦是北宋晚期的一个重要作者,是北宋的集大成的一个作者。因为后边这几个词人的作品很多,词调也很长,我们时间不够了,所以近来我常常把我的论词绝句写出来,就是掌握几个重点,我论周邦彦词的绝句是:  顾曲周郎赋笔新,惯于勾勒见清真。不矜感发矜思力,结北开南是此人。  当年转益亦多师,博大精工世所知。更喜谋篇能拓境,传奇妙写入新词。  早年州里称疏隽,晚岁人看似木鸡。多少元丰元枯慨,乌纱潮溅露端倪。周邦彦是个结北开南

2、的人物,他是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先声的人物。他所开拓的先声是什么?很可惜,没有时间讲南宋的词人了。我要借这个机会简单的说一下,周邦彦开拓出来的一种作风,对于南宋有很大的影响,就是前面绝句说的“不矜感发矜思力。”我们虽然已经讲了北宋的这么多作者,从唐五代以来说吧,从温韦冯李,晏殊、欧阳修,一直到柳永、苏东坡、秦少游,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格,每个人的心灵的本质都是不相同的。有这么多不同的作者和作品,可是你要注意到,所有的截至今天所讲的秦少游为止,他们的好处大都是属于以感发取胜

3、这一个类型的。其中只有温庭筠是比较不重直接感发的一个作者,不过温词都是小令,所以也就比较看不到什么思力的安排,而是以名物予人以美感之联想取胜的。自柳永而后虽然长调渐多,但柳永的“对潇潇幕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等词仍是以感发为主的。苏东坡所写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也是直接的感发。所以,从唐五代,一直到秦少游“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带给读者的大都有一种直接感动人心的力量,更不用说李后主的“林花谢了春红”了。所有这些词的好处,都是带着一种直接的感动人心的力量。这本来是属于我们中国诗歌的一个悠

4、久的传统。从《诗经》开始就是以这样直接的、不隔膜的方式写作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非常直接的给人一种兴发和感动。可是,从周邦彦开始,有了一点转变,他不是以感发取胜,变成了以思力取胜了。这种以思力取胜的作风,在南宋成了一种风气。当然也有例外的作者,辛弃疾就是一个最大的例外。辛弃疾是词人里边最了不起的一个作者。因为其他的词人,苏东坡甚至秦少游都可以包括在内,他们都是以余力来为词的。他们写的散文、诗歌,都有很多而且很好的成就。而辛弃疾是专力为词的,他的词写得最多,而且写得最好。辛弃

5、疾的词才真正是相当于杜甫的诗,相当于屈原的《离骚》。他的词是他平生的生活,他的理想,他的志意抱负的实践。他是真正的把他的志意抱负写到他的词里边去的。苏东坡、欧阳修可以在小词里边无意之中流露出他们的性格跟修养,但是,辛弃疾是把他本体的志意,他真正的志意的本体写到词里边去的。我们没时间讲辛弃疾,但是我有一篇《论辛弃疾词》的文章(《文史哲》1987年第1期),朋友们可以参看。除了辛弃疾这一位伟大的不被南宋词风所笼罩的杰出的作者以外,其他南宋的特别是南宋中后期的作者。像姜白石、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甚至像

6、周密、张炎,他们都是在周邦彦的以思力取胜的影响之下的。就是说,他们写词的时候,不再以表现直接的感发取胜,他们的词,特别是他们的长调(南宋时是长调流行,五代和北宋初期是小令比较多),是用思索安排去进行写作的。你说柳永不是也写长调吗?但柳永的思索安排是比较平顺而且直接的。我们已经看过柳永的几首词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个长调,但却充满兴发和感动。他的《凤归云》:”向深秋、雨余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多么直接;“驱驱行役,苒苒光阴”3,多么直接。柳永虽然写长调,但柳永的铺排是比较平顺的,比

7、较自然而且直接的。可是,周邦彦不是的。周邦彦是用思索安排来写作了。而当词人的写作的类型途径改变了,我们欣赏评论的人就不能老用从前的尺寸衡量他了。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不能用裁判排球的规则来裁判篮球、足球。王国维的一个最大遗憾,就是不能欣赏南宋的词。他的《人间词话》,就是只能欣赏他那一类型的,用他那一个途径进去探索的,因此对于南唐和北宋初期的晏、欧,他评说得非常好,非常有心得。那真是能把小词里边的要眇幽微的美,那种感发的联想发挥出来。可是,他一碰到像周邦彦,像吴文英,像王沂孙、姜白石、张炎这些词人,

8、那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他没有找到入门的途径怎样走进去,就不知道如何衡量了。所以,《人间词话》对于南宋词人一般都是贬抑的。说这些人隔膜了,不真切了,都是贬低。虽然王国维在年岁比较大以后,曾经写了《清真先生遗事》,考证周邦彦的生平,也曾从工力及声调方面赞美周邦彦的词,但在《人间词话》中,他对周邦彦的词都是贬低的,他曾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人间词话》他说周邦彦词的幽深高远的意境,是赶不上欧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