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名词,简答,填空

抗震—名词,简答,填空

ID:15568165

大小:10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4

抗震—名词,简答,填空_第1页
抗震—名词,简答,填空_第2页
抗震—名词,简答,填空_第3页
抗震—名词,简答,填空_第4页
抗震—名词,简答,填空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震—名词,简答,填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名词解释1.地震震级: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2.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是衡量地震引起后果的一种尺度。3.震中烈度:震中去的地震烈度最大,称之为震中烈度。4.特大地震:地震等级M>8的地震。5.震中烈度:震中去的地震烈度最大,称之为震中烈度。6.地震作用:地震时作用在房屋上的惯性力,称为地震作用,也称为地震力。7.抗震概念设计:基于震害经验建立的抗震基本设计原则和思想,包括工程结构总体布置和细部构造。8.场地覆盖层厚度:由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规定值的土层或坚硬土顶面的距离。9.场地土的卓越周期:地震波的某个分量在穿过场

2、地土时被放大的最多,这个行波分量的周期称为场地土的卓越周期。10.“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12.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为提高工程结构抗震性能而必须采取的细部构造措施。12.双共振现象:在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建筑场地的卓越周期接近时,地震波中周期与场地卓越周期接近的行波分量被放大二次的现象。13.隔震设计:进行隔震的建筑结构设计称为隔震设计。14.消能减震设计:在建筑物的抗侧力结构中设置消能部件,通过消能元件局部变形提供附加阻尼,吸收与消耗地震能量。二、填空题1.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剪切

3、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而面波则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2.一般来讲,震级大,断层错位的冲击时间长,震中距离远,场地土层松软、厚度大的地方,其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峰点偏于(较长的周期);相反,震级小,断层错位的冲击时间短,震中距离近,场地土层坚硬、厚度薄的地方,其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峰点则一般偏于(较短的周期)。3.地震的不平稳性取决于(震级)、(震源特性)、(震中距)、和(地震波传播介质的特性)等因素。4.就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而言,地震地面运动的一般特征可用(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地面运动周期特性)和(强震的

4、持续时间)三个参数来描述。5.一般认为,加速度反应谱曲线最高峰点所对应的周期为(地震动卓越周期)。6.抗震规范规定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不规则主要有(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7.《抗震规范》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必须设计成(延性结构)。只有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足够的承载力)以及(较强的变形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8.由于面波的能量比体波要(大),所以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时以(面波)为主。9.地震按震源的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5、。10.地震宏观调查告诉我们:地质年代愈古老久远,地层的(固结程度)、(结构性)也就愈好,抗(液化)的能力也就愈强。11.房屋在地震波的作用下既颠簸,又摇晃,这时房屋既受到垂直方向的地震作用,又受到水平方向的地震所用,我们分别称之为(竖向地震作用)和(水平地震作用)。12.地震时,严重不均匀地基容易产生(裂缝)、(土体滑动)、(不均匀沉降)等地基失效现象,从而使房屋开裂,变形或倾倒。13.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而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6、14.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烈度就会随震中距的远近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是离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小)。15.国内外的地震经验教训表明,搞好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对原有未经抗震设防的工程进行(抗震加固)等,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16.《抗震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17.地震地面运动的周期特性对结构地震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人类已经知道任何建筑物都有其自振周期,假若地震地面运动周期以长周期为主,则它将引起(长周期柔性建筑物)的强烈地震反应;反之,若地震地面运动周期特性

7、以短周期为主,则它对(短周期刚性建筑物)的危害就比较大。这就是(共振效应)的结果。18.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在静载作用下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但是,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液化)现象。其抗剪强度几乎等于(零),地基承载能力完全(丧失),建筑物如同处于液体之上,往往造成下陷、浮起、倾倒、开裂等难以修复的破坏。19.各类建筑场地都有自己的卓越周期,如果地震波中某个分量的(振动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接近或相等,则地震波中这个分量的振动将被放大而形成(类共振)现象。如果建筑物的自振周期有和场地的卓越周期相接近,又会引起(建筑物)与(地面)的类共振现象,这就

8、形成了双共振现象。20.历次震害表明,地震时多层混合结构故房屋的破坏,随着房屋(高度)、(层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