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

ID:15618555

大小:582.00 KB

页数:172页

时间:2018-08-04

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_第1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_第2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_第3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_第4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吉定提供)章节名称:绪论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总体风貌及其发展原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原因;这一时段文学自觉的标志,文学的题材、体裁、风格特点,五言诗等文体发展和新变的重要历程。如建安体、正始体、太康体、元嘉体、永明体、宫体、齐梁体、徐庾体、庾信体。玄学、佛教与文学关系;门阀制度与文学的关系;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关系;文学理论的繁荣。教学方法:讲授,适时运用课件演示重要内容与参考文献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2、):绪论(2课时)中国历史进入到魏晋南北朝,便开启了一个长期分裂的时代。这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而后由晋实现短暂的统一,之后又是南北朝的分裂。在中国历史上是分裂时间最长的时代。它的突出特点是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民族矛盾尖锐。 文学史上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东汉建安年代,迄于隋朝统一,约四百年。就社会特点来说,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分裂,政权不稳定,各种力量为了争权夺势,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政权之间不断引发战争,造成政治上的腐败,经济上的凋敝,人民流离失所,而且由于集团间的权力之争

3、,致使许多士人遭受杀身之祸,形成历史上少有的恐怖时代。同时,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移,常与汉族统治力量发生矛盾冲突,以致引发民族战争。西晋后期,发生了宗室争夺皇权的“八王之乱”,外族首领趁势起兵,将汉族首领驱逐到了南方,他们占据并统治了北方地区,对汉族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压迫,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战争便不断发生。第一节魏晋南北朝社会的政治特点在政治上,这一时期一个主要的现象就是门阀制度的存在。东汉后期士族(高门大族、世族)和庶族寒门之间形成尖锐的对立。他们占据着优越的地位,在察举、征辟中形成了当时一个

4、拥有特殊地位的阶层,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社会力量。魏文帝曹丕建立了“九品中正制”172,承认豪门大族政治上的特权,士族子弟经过中正品第入仕,实际上品第人物的标准主要是门第的高下,这样便形成了士族相传的贵胄,造成政治权力的垄断。而寒门庶族几乎失去了仕进的机会,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局面。门阀制度的存在,使士族与庶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并成为这一时期一个主要特点。庶族仕进的道路被堵塞了,引起他们的不平,他们在文学制作中发出了自己不平的呼喊。如左思的《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

5、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形象地反映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社会状况。鲍照的《拟行路难》其三:“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倾泻了寒士的不平。这些内容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特点。第二节魏晋南北朝社会的思想文化特点就思想状况而言,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随着儒家的衰微,新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社会伦理观不断产生,哲学的本体论,思辩逻辑不断发展。 首先是玄学兴起,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

6、思想。玄学的主要内涵是关于宇宙本体的讨论,以及各种事物名理的辨析,也涉及到社会政治与伦理方面的问题。老庄所谓“自然”哲学,形成了当时的社会思潮。所谓“越名教而任自然”成为当时名士的思想行为,其内涵就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表现自我。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名士的行为风度。名士们开始追求一种任达旷放的生活,形成所谓的“魏晋风度”。具体表现为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从根本上说是产生了一种新的觉醒——人的觉醒,尤其是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在文学上表现为对艺术化人生的追求和个人本性的真实流露。其次是佛学

7、的兴起。佛教从西汉之际传入中国后,一直未有多少社会影响,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才迅速发展起来。佛经的翻译也达到了极盛,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具有哲学和神学的内涵,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颇为精致,与老庄学说有相通之处,因而受到士人喜爱。东晋时佛学与玄学相辅而行,僧人参与清谈,文人士子研究佛理,与僧人结交为朋友,为其撰文译经,成为一时风气。王羲之与诗僧支遁相交游,谢灵运为慧远撰写《佛影铭》等。沈约、刘勰等人都与佛教关系甚密。南朝帝王也大都崇信佛教,梁武帝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为奴。寺庙建筑也布满各地。

8、佛经中许多有趣的故事流入民间,增加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佛经中的大量词汇也进入文学语言的范围,丰富了中国文学语言宝库。172再次是道教的兴盛。作为一种宗教产生于中国本土,它的正式形成始于东汉顺帝时。它与尊奉老庄哲学的道家在性质上不同。从渊源关系说,道教孕肓于我国古代的巫和方士一流。它的内容比较庞杂,讲炼丹,讲求仙,讲养生之道。与佛教相比,道教没有严格的戒律,最大特点是以各种方术来帮助人们享乐,给人以虚幻的满足。很具实用性,所以受到士族低层的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