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大孔径小视场非球面单透镜

设计大孔径小视场非球面单透镜

ID:15623439

大小:17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4

设计大孔径小视场非球面单透镜_第1页
设计大孔径小视场非球面单透镜_第2页
设计大孔径小视场非球面单透镜_第3页
资源描述:

《设计大孔径小视场非球面单透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设计大孔径小视场非球面通过工程光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大孔径小视场的球面单透镜,其像差大得难以忍受,对于球面单透镜而言这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过随着非球面的出现,这已经不再是难题。下面我们使用ZEMAX软件设计一个非球面单透镜。1.计算并输入初始透镜数据假设用BK7玻璃(nd=1.516800,vd=64.167336)来设计一个焦距f′=50mm,相对孔径D/f′=1/1,视场2w=2o的单透镜,首先使用薄透镜光焦度公式Ф=(n-1)(ρ1-ρ2)估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双面等凸)约为50mm和-50

2、mm[5]。然后运行ZEMAX。主屏幕会显示镜片数据编辑表(LDE)。首先我们需要为镜片定义一个孔径。由于焦距f′=50mm,相对孔径D/f′=1/1,所以孔径取50mm。点击快捷键“Gen”,出现“通常数据(GeneralData)”对话框,单击“孔径值(AperValue)”一格,出现“入瞳直径(EntrancePupilDiameter)”对话框,输入值:50。下来注意到在LDE中显示的有三个面:物平面(OBJ)、光阑面(STO)、像平面(IMA)。对于透镜来说,我们共需要五个面:物平面、

3、光阑面、前镜面、后镜面和像平面。移动光标到像平面的“无穷(Infinity)”之上,按INSERT键两次,插入2和3面。输入透镜半径和使用的玻璃,注意缺省的单位是毫米。透镜厚度先填入0,即薄透镜状态,可以看到ZEMAX底框中EFFL约为50mm,说明薄透镜曲率半径的计算结果正确,但透镜厚度为零的镜片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所以输入厚度25mm来进行设计。接着我们为系统输入波长。点击主窗口上方的快捷键“Wav”,屏幕中间会弹出一个“波长数据(WavelengthData)”对话框,填入0.587561

4、8(缺省的单位是微米),权重为1,然后按“OK”键退出。最后我们设定视场角。点击快捷键“Fie”,并将视场角的个数设置为3,在“y-Field”输入0,0.707和1度,权重都选1。为了将像平面设置在近轴焦点上,在第3面的厚度上双击,弹出“SOLVE”对话框,将SOLVE类型改变为“边缘光高(MarginalRayHeight)”,然后单击”OK”。用这样的求解办法将会调整厚度使像面上的近轴边缘光线高度为0,可以得到近轴焦点。注意第3面的厚度会自动地调整到约44mm并出现“M”。接着构建评价函数

5、对透镜进行初步优化,优化后我们得到一个初始的球面透镜,透镜看上去怎么样呢?点击快捷键“Lay”,弹出“LAYOUT”二维剖面图。图中显示了透镜和每个视场到像平面的光线。单击设置“Settings”,将弹出窗口中的光线条数“NumberofRays”从3改为7,单击确定后可以看到透镜有非常明显的球差。在光学设计中,判断透镜好坏最直观的工具是点列图。点击快捷键“Spt”,你将会看到一幅三个视场的点列图。理想状态下,无限远处的点物经过理想光学系统成点像,考虑到光的衍射,光经过入瞳成一艾里斑。而图中最大

6、视场RMS弥散斑的尺寸是5971微米,与理想情况相去甚远,可见球面单透镜是不能满足大孔径小视场使用的。2.非球面优化下面我们对透镜经行非球面优化。和球面不同的是,旋转对称非球面通常用相对于球面偏移量的多项式来表示。我们只用径向坐标的偶次幂来描述,即选择偶次非球面。在柱面坐标系下,偶次非球面的z坐标由下式给出:其中,为半径所对应的曲率,是柱面坐标系的径向坐标,为圆锥系数,为非球面的第次项系数。表1透镜优化后数据(LDE)3图1优化后的透镜结构及像差为了得到上面公式所描述的非球面,首先双击LDE中第

7、2面的“面型(SurfaceType)”栏,将其设为“偶次非球面(EvenAsphere)”,并将透镜的曲率半径“Radius”和圆锥系数“Conic”均设为变量。将光标移到LDE对应栏,然后按Ctrl-Z,出现“V”表示变为可变的参量。现在需要为透镜定义一个“评价函数(MeritFunction)”。为了定义评价函数,从主菜单中选择“编辑(Editors)”菜单下的“评价函数(MeritFunction)”。从这个新窗口的菜单上,选择“工具(Tools)”菜单下的“缺省评价函数(Default

8、MeritFunction)”。选“RMS→SpotRadius→Centroid”,按下“OK”键。ZEMAX已经为你构建了一个缺省的评价函数,它由一系列的可以使得弥散斑半径最小的追迹光线组成。此外,我们还需要使镜头的焦距为50mm。在第一行中的任何一处单击鼠标,使光标移动到评价函数编辑的第一行,按下INSERT键插入新的一行。现在,在“TYPE”列下,输入“EFFL”。此操作数控制有效焦距。移动光标到“Target”列,输入50。其“权重(Weight)”输入1。这样我们就完成了评价函数的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