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数学备考推理与证明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数学备考推理与证明复习教案

ID:1563933

大小:37.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12

2012届高考数学备考推理与证明复习教案_第1页
2012届高考数学备考推理与证明复习教案_第2页
2012届高考数学备考推理与证明复习教案_第3页
2012届高考数学备考推理与证明复习教案_第4页
2012届高考数学备考推理与证明复习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数学备考推理与证明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届高考数学备考推理与证明复习教案专题六:概率与统计、推理与证明、算法初步、复数第四讲推理与证明【最新考纲透析】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3.数学归纳法

2、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核心要点突破】要点考向1:合情推理考情聚焦:1.合情推理能够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的能力,在高考中越越受到重视;2.呈现方式金榜经,属中档题。考向链接:1.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在进行归纳时,要先根据已知的部分个体,把它们适当变形,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归纳出一般结论;2.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两类类似的对象之间的推理,其中一个对象具有某个性质,则另一个对象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在进行类比时,要充分考虑已知对象性质的推理过程,然后类比推导类比对象的性

3、质。例1:(2010•福建高考科•T16)观察下列等式:①s2a=2-1;②s4a=8-8+1;③s6a=32-48+18-1;④s8a=128-26+160-32+1;⑤s10a=-1280+1120+n+p-1可以推测,–n+p=【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合情推理的方法对系数进行猜测求解.【思路点拨】根据归纳推理可得.【规范解答】观察得:式子中所有项的系数和为1,,,又,,.【答案】962.要点考向2:演绎推理考情聚焦:1.近几年高考,证明题逐渐升温,而其证明主要是通过演绎推理进行的;2.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呈现,属中、高

4、档题。考向链接: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数学的证明过程主要是通过演绎推理进行的,只要采用的演绎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是正确的,其结论一定是正确,一定要注意推理过程的正确性与完备性。例2:(2010•浙江高考理科•T14)设,将的最小值记为,则其中=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推理规则是关键.【思路点拨】观察的奇数项与偶数项的特点.【规范解答】观察表达式的特点可以看出,……,当为偶数时,;,,……,当为奇数时,.【答案】.要点考向3:直接证明与

5、间接证明考情聚焦:1.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是数学证明的两种思维方式,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近几年高考对此部分的考查有所加强。2.以解答题的形式呈现,属中档题目。例3:(2010•北京高考科•T20)已知集合对于,,定义A与B的差为A与B之间的距离为(Ⅰ)当n=时,设,求,;(Ⅱ)证明:,且;(Ⅲ)证明: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命题立意】本题属于创新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本题情景是全新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教师真正的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点拨

6、】(I)(Ⅱ)直接按定义证明即可;(Ⅲ)“至少”问题可采用反证法证明.【规范解答】(Ⅰ)=(1,0,1,0,1)=3(Ⅱ)设因为,所以从而由题意知当时,当时,所以(Ⅲ)证明:设记由(Ⅱ)可知所以中1的个数为,中1的个数为设是使成立的的个数。则由此可知,三个数不可能都是奇数,即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注:(1)有关否定性结论的证明常用反证法或举出一个结论不成立的例子即可;(2)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常用的两个方法,我们常用分析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用综合法写出证明过程,有时候,分析法和综合法交替使用。要点考向4:数学归纳法考情聚焦:1.新标区

7、对数学归纳法的考查在去年有加强的趋势,望能引起足够的重视;2.以解答题的形式呈现,属中档题。例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对任意的,点,均在函数且均为常数)的图像上(1)求r的值;(11)当b=2时,记证明:对任意的,不等式成立【解析】因为对任意的,点,均在函数且均为常数的图像上所以得,当时,,当时,,又因为{}为等比数列,所以,公比为,(2)当b=2时,,则,所以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成立当时,左边=,右边=,因为,所以不等式成立假设当时不等式成立,即成立则当时,左边=所以当时,不等式也成立由①、②可得不等式恒成立注:(1)用数学归纳法证

8、明与正整数有关的一些等式,命题关键在于“先看项”,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的两边各有多少项,项的多少与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