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现象再现 公募基金经理大批转向私募

牛市现象再现 公募基金经理大批转向私募

ID:15643390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4

牛市现象再现 公募基金经理大批转向私募_第1页
牛市现象再现 公募基金经理大批转向私募_第2页
牛市现象再现 公募基金经理大批转向私募_第3页
牛市现象再现 公募基金经理大批转向私募_第4页
牛市现象再现 公募基金经理大批转向私募_第5页
资源描述:

《牛市现象再现 公募基金经理大批转向私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牛市现象再现公募基金经理大批转向私募 【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  私募又添主将:王宏远离职“公转私”,南方平静  博时肖华、工银瑞信江晖、嘉实王贵文、上投摩根吕俊等一大批“公募大佬”早已奔向私募基金阵营  理财周

2、报记者曾芳/文  资本市场的“牛市”行情终于再次搅动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之间人才流动的“一池春水”。近日,南方基金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王宏远离职。-----------------------------------------------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5~-------------------------------------------------------精选财经经

3、济类资料----------------------------------------------  《理财周报》记者从南方基金和王宏远本人处了解到,在静默期结束后,他或将投身海内外私募基金或对冲基金,但一切尚未有最终定论。其投资总监的职务将由具有华尔街背景的邱国鹭接任。  不知是否是巧合,就在王宏远离职公告前几天,上证指数稳稳站上2500点的“牛熊分割线”。仅一年之后,“去公投私”热潮再度兴起是否预示着“牛市”再度到来?  本报从不同角度解读其“去公投私的背影”,细数其折射出的三大命题。  

4、公募和私募的“人才困境”-----------------------------------------------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5~-------------------------------------------------------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从早期博时基金的投资总监肖

5、华,到工银瑞信的创业元老江晖,特别是在2007年,包括嘉实基金王贵文、上投摩根吕俊等一大批“公募大佬”奔向私募基金阵营,曾引发一轮关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吸引力”的讨论。  时至今日,王宏远的离职无疑又将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人才需求搬上台面。  在采访中,南方基金表示曾多次挽留王宏远,但考虑到王宏远本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意愿,最终公司充分尊重并理解他个人的意愿。王宏远本人也屡屡表达了对南方基金的不舍。私募基金到底吸引力何在?--------------------------------------

6、---------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5~-------------------------------------------------------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众所周知的原因是收入。相比于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私募基金“分成式”的收费模式显然更具诱惑和挑战。但据私募基金人士透露,收入只是

7、一个方面。从投资角度讲,相比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运作更加灵活。最典型的例子就如2008年引起较大争议的“最低仓位”问题。根据公募基金的有关合同和监管规定,公募基金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最低仓位”,这就直接导致许多基金在市场下跌过程中不能通过空仓等手段去有效降低风险。对于很多成熟的基金经理来说,这点是私募基金吸引力的最大所在。  前述人士透露,海外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转往私募基金的现象也并不少见,许多基金经理转往私募也是出于对个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改变,并不意外。  在汹涌的“去公投私”潮背后,公募行业是

8、否真的不具任何吸引力,无法逃脱被私募不断挖角的命运呢?  绝大多数人士都不认可这一观点。某投资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募基金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而目前国内私募基金在人才培养方面缺少有效的办法。-----------------------------------------------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