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齐勇:如何正视中国大陆儒学的新发展

郭齐勇:如何正视中国大陆儒学的新发展

ID:15643718

大小:19.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4

郭齐勇:如何正视中国大陆儒学的新发展_第1页
郭齐勇:如何正视中国大陆儒学的新发展_第2页
郭齐勇:如何正视中国大陆儒学的新发展_第3页
郭齐勇:如何正视中国大陆儒学的新发展_第4页
郭齐勇:如何正视中国大陆儒学的新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齐勇:如何正视中国大陆儒学的新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近几十年来,儒学在中国大陆获得长足的发展。这一新发展的特点是,在肯定儒家价值及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方面,国民有了更多的共识与互动,民间儒学获得长足的发展。学界在民间国学热、儒学热、书院热中,保持清醒头脑,予以引导,使之健康成长。1.关于所谓“大陆新儒学(家)”“大陆新儒学(家)”究竟如何定义,是不是要用这个名词,需不需要为“大陆新儒学(家)”正名,学界见仁见智。我属学院派,曾向中哲史界一些同仁征求过意见,在小范围内取得相对一致的看法是:就其主流而言,所谓“大陆新儒学(家)”或“新时期大陆的新儒学(家)”,是受当代哲学思潮,特别是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的影响,面对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的

2、实际问题,在马、中、西互动的背景下,以儒家哲学思想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调动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资源,促进儒学与现代社会相调适,并创造性地诠释儒学精义,推动儒学现代化与世界化的学派。此派学者如:汤一介、庞朴、张立文、余敦康、蒙培元、牟钟鉴、陈来、杨国荣、郭齐勇、吴光、李存山、张祥龙、颜炳罡、景海峰、吴震、黎红雷、朱汉民、张新民、蔡方鹿、舒大刚等。这个名单当然大可斟酌,难免挂一漏万,还有很多学者特别是新生代并未列入。但我想说的是,这些个性、学养、倾向迥异的学者有着共同的取向,即强调中西融合与儒学的根源性、当代性、开放性、包容性、批判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的诸方面都有开拓

3、。就儒学教育与研究而言,有学术儒学与文化儒学的分疏,如熊十力偏重于学术,梁漱溟则偏重于文化。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的二分,真正儒家的内圣学与外王学是打通的,没有所谓只讲心性修养而不做政治事功的儒家,反之亦然。现当代新儒家三代四群,修养工夫的路径固不同,但都坚持了内圣之学,且都肯定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其政治诉求基本上是自由主义的。熊十力、徐复观有部分社会主义的倾向,但总体上仍是政治自由主义的。这是现当代新儒家在政治层面的基本倾向。总的说来,儒学是具有某种宗教性的精神形态,两千多年来是士子与普通老百姓的安身立命之道与生活的哲学。2.学术理论上的新建构数十年来,大陆儒家学者

4、们在理论上有新思考与新建构,在儒学新系统的建构上有创慧与贡献。他们针对过去60多年来的现实生活的弊端,如前30年,特别是文革时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斗争、仇恨论,后30年以金钱权力挂帅,人心与环境出现大的问题,而予以反思。例如汤一介的(天人、知行、情景)“三个合一”论、庞朴的“一分为三”、张立文的“和合学”、蒙培元的“情感儒学”、牟钟鉴的“新仁学构想”、陈来的“仁学本体论”等。他们的哲学思考,受到西方诸新思潮、新问题的启发,也予以了响应和批评。他们是接着讲(不是照着讲),接着中国传统,主要是儒释道传统,又特别是儒学传统讲的,包括接着熊十力、冯友兰、牟宗三、唐君毅讲的,同时又努力超越之。

5、他们思考的中心还是传统儒学与当今时代的关系问题,调动儒学资源应对时代的挑战的问题。他们背后都有康德、牟宗三的影子,又不同程度地受到唯物史观的深刻影响,肯定衣食住行、社会实践。他们还受到现代西方哲学“拒斥形上学”、“反本质主义”的影响,一方面试图有新的哲学系统,一方面仍主张消解形上学,宣称不建构体系,或者只承认广义的形上学的意义,终结狭义的形上学,把真实的“情”放在最高地。当然,儒学诚然重视生命、生活世界,不离日用常行,但传统仁学背后有天、天命、天道的终极实在,不可消解。我们以陈来的哲学建构为例。他的仁学本体论既是面对现代儒学建构形而上学的需要,也是面对中华民族复兴时代重建儒学或复兴儒

6、学的需要,更是面对当今中国与世界的道德迷失的需要,因此它最终要落脚在价值、伦理、道德的领域。仁学本体论虽然重在讲本体论、形上学,但崇本而能举末,举体而始成用,因此并非空言。陈来主张“仁体和用”,他的哲学体系的特点是:1.这一哲学没有脱离中国哲学的主要传统,而是置根于这一深厚的传统之中,推陈出新,继往开来。2.这一哲学吸收并回应了西方哲学的主要传统,尤其深入分析了中西哲学本体论、生命哲学之异同,高扬了中国自己的本体哲学。3.这一哲学面对着中国的现实问题,重建仁学本体论对今天的中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儒学资源中有知识系统、价值系统、信仰系统,需分疏、扬弃并创新。儒释道等百家之学从来都是互

7、为补充的,都是中国健康现代化的文化资本。我们提倡的是开放的儒学,对内对外的开放,博采古今中外文化的优长,创造性转化为现代中华文化的积极因素,成为现代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儒家价值有厚度,不仅不与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相对立,而且可以更好的融合起来,还可以防止普世价值扁平化。3.民间儒学的新开展在实践上,学者们积极支持、引导民间儒学的新开展。数十年来,中国大陆各地自发形成了民间儒学的再生运动。民间儒学是儒学灵根自植、重返社会人间的文化思想形态,使仁义礼智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