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八上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2)

鲁教版语文八上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2)

ID:15652024

大小:6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4

鲁教版语文八上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2)_第1页
鲁教版语文八上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2)_第2页
鲁教版语文八上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2)_第3页
鲁教版语文八上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2)_第4页
鲁教版语文八上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2)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教版语文八上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怀疑与学问第一部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p (  )如  虚w ng(  ) 停zh (  ) 私sh (  ) 步zh u(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⑵尽信书不如无书。3.选出不是中心论点的一项(  )A、学者先要会疑。B、学则须疑。C、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D、做学问时,我们应有怀疑精神。4.怀疑精神包括哪三步?5.怀疑与学问有着怎样的关系?(用书中的原话回答)6.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怀疑精神吗?结合课文谈谈你受到的启发。读选文,回答问题:⑴怀疑不仅是从消极

2、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⑵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⑶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⑷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⑸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⑹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⑺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⑻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⑼一切学问家,

3、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是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⑾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7.请根据本段内容,推测并写出前一段的论点。8.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A、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B、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C、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

4、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D、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9.第一句中谈及“消极方面”的作用是     ,谈及“积极方面”的作用是    。10.读6至9句,回答问题:⑴相呼应的两句是     和     。⑵举事实论据的是     句。⑶四个“常常”概括了     。⑷“一切学问家”的“一切”和句中的四处“常常”可否删去?为什么?11.第十句中三个“新的”作用是     。12.第十一句中“学术”和“文化”两个词为什么不能互换?13.语段2至5句与第一句之间的关系是   。14.第7

5、、8两句写戴震好问,是事例论据,直接证明的观点是(  )A、学者先要会怀疑。B、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C、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D、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第二部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

6、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就拿洗澡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

7、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路的台风也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岸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

8、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