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

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

ID:15663563

大小:547.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8-04

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_第1页
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_第2页
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_第3页
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_第4页
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广州南站至大学城南)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用户需求书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证书甲级编号:A112001792二0一四年八月目录一、技术条件11、工程概况及适用范围12、环境条件13、采用标准14、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构成25、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126、控制信号盘结构要求157、接口168、控制、监视、测量范围及系统容量估算199、软件要求2110、基本性能指标要求2211、系统绝缘、抗干扰性能要求2312、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2413、铭牌及标识2414、附图25二、供货范围281、设

2、备数量282、随机附件数量283、专用工具或测试仪表29ii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广州南站至大学城南)工程用户需求书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一、技术条件1、工程概况及适用范围1.1工程概况七号线线路西起番禺区韦涌,向东北沿汉溪大道,经钟村、汉溪长隆,之后沿南大干线、经南村转向北,穿越珠江经大学城、长洲岛,向北再穿次越珠江,止于黄埔区的大沙东,并预留远期延伸至萝岗中心区的条件。线路全长约30.90km,均为地下线路,共设14座车站,其中换乘站8座,平均站间距2.30km。设车辆段1座,位于番禺区大洲村。七号线的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七

3、号线一期工程,线路从广州南站起始向东北方向行进,一直沿着汉溪大道行进,下穿既有的新光快速高架桥以及已经运营的轨道交通三号线,在汉溪长隆站与三号线形成换乘,之后继续沿汉溪大道向东北方向前行,穿过迎宾路后,折向东北,沿南大干线东行,穿越南沙港快速路、市头涌后转向北,下穿珠江然后折向东沿着大学城中环西路东行,至一期终点大学城南站,在该站与四号线十字换乘。七号线一期工程(广州南站至大学城南)长约18.60km,共设9座车站,其中换乘站为4座。设车辆段1座。七号线一期工程设置主变电站2座,分别为既有的三号线金山变电站及四号线的兴业主变电站。供电系统采用

4、110kV/33kV两级集中供电方式,牵引供电系统采用直流1500V供电,地下区段线路采用刚性架空接触网,车辆段采用柔性架空接触网。七号线采用B型车辆,初、近、远期均采用六辆编组,最高运行速度80km/h。七号线一期工程控制中心采用综合监控系统,正线各变电所、车辆段均设置综合自动化系统一套,在各车站、车辆段纳入综合监控系统。1.2适用范围本用户需求书适用于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广州南站至大学城南)正线各变电所、车辆段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站级管理层设备和所内通信网络设备。投标人作为系统的集成方,负责整个变电所内的自动化系统总体功能的实

5、现,完成所内所有设备间的联动、闭锁等功能。2、环境条件环境温度:0~+40°C相对湿度:日平均值不大于95%;月平均值不大于90%(25°C);有凝露发生。海拔高度:≤1000m地震烈度:≤7度振动:f<10Hz时,振幅为0.3mm;10Hz

6、》(GB50490-2009)《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GB/T13730-2002)《远动终端设备》(GB/T13729-2002)《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1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GB/T15153.1-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4部分:性能要求》(GB/T17463-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GB/T16435.1-1996)《电磁兼容》(GB/T17626)《铁路供电调度系统设计规范》(TB10117-2008)《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7、DL/T5002-2005)《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634.5101-200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3-2005)《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IEC60870-5-103)《远动网络传输规约》(IEC60870-5-104)《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630-1997)投标人若采用其它被承认的但没有列在上面的相关国内、国际标准应明确提出,并提供相应的标准,经招标人批准后方可采用。1、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构成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分散布置的

8、模式,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系统由站级管理层、网络通信层、间隔设备层组成,包括控制信号盘、分散式或集中组屏式测控/保护单元等智能电子装置(其他投标人提供)、所内通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