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2014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2014

ID:15680950

大小:167.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8-04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2014_第1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2014_第2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2014_第3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2014_第4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2014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201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笔记绪论第一题:阐述文学学科的基本涵义:答“一、文学科学:(1)学科本体---心灵科学“文,心学也”(【清】刘熙载)(2)文学科学性质---诗意爱心科学(审美原来)-----审美性,明真假,辨善恶,审美丑的鞭挞假丑恶取向真善美的如歌如画的爱心科学。文学艺术者为成为人类灵魂的拯救者巴金:巴金:“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种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意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颗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在让任何人拉掉别人一根头发。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爱心科学:来自心灵,浓郁鲜活的爱心气

2、息;高于心灵,辨明真善美与假丑恶爱心审美化;指导心灵,开垦鞭挞假丑恶,取向真善美的诗意大爱心灵。(3)文学科学原理·学科对象:人的心灵本体---真善美与假恶丑羞相生的羞之心灵主体·文:纹饰从无到有,参照系美丑相生羞之心灵,心灵痛苦的根源·文学科学原理:以诗意爱心审定羞之心灵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相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相对(羞之心理性:不可混淆)、相成/自我(羞之心发展(美战胜丑,鞭挞丑恶)变化(丑吞噬美,美蜕化为丑的悲剧)史诗)的鞭挞假恶丑、取向真善美文明演化的审美人文科学。·文学科学是以诗意爱心彻底解放羞之心灵的科学(4)庸俗

3、爱心:俗:中性,通俗。褒义:风俗贬义:庸俗—不辨是非真假的低俗。审丑:“丑陋的审美意义在于现实生活的非人性的一面,即异化世界的、异己的、与人对立的、令人生厌的一面,是一种负面的生存意义。”科学爱心:世纪生物基因工程:爱项目就像老农爱大米。(审真)文学爱心:《诗经·魏风·硕鼠》(审美),文学艺术者被称为人类灵魂的拯救者。第二题:阐述华夏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二、华夏诗学光照心灵的灿烂辉煌心灵诗学原理:天人合一的华夏文化原理---华夏文明得以唯一传承的原因·“法象莫大乎天地(求真),变通莫大乎四时(求善),县象著明莫大乎明(求美)”·“

4、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一)华夏诗学的美学观---天人合一的宇宙美学·感性体验:人的生命----统一于宇宙生命·理性追求:人的道理----统一于宇宙演变规律1、宇宙观方法论《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式(伏羲)之王(认知天理)天地也,仰则观象(生命)于天,俯则观法(生命法则)于地,观鸟兽之文(装扮而)与地之宜(养育),近取诸身,近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明之德(天地),以类万物之情(感恩—悲秋喜春之性)仰视俯察,远近游目地观照天地万物而感悟天人合一宇宙生命的

5、2、宇宙生命观:“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宇宙生命3、宇宙人生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夸父追日—天人合一宇宙原生态华夏人安身:“三才者,天地人。”([宋]王应麟《三字经》)华夏人立命:“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4、宇宙心灵观“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十九《敬斋记》。5、宇宙心灵方法论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有;可以赞天地之化有,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天地人三

6、性情:天地至诚—天符地载春秋化育万物的普世大爱,至诚心性万物性情—喜春悲秋的至诚性情宇宙心灵存在方式---至诚天地,万物,人之性的天人合一化育心性引用资料《登高》杜甫(1)满目秋色:人,万物,天地秋色(2)秋之人生命运:“万里”,“常作客”—不得志社会命运;“百年多病独”—悲凉自然生命命运;(3)秋之人生命运体验:“艰难。。。。酒杯”绝望体验(4)在天地万物秋去春来世界中审视秋之人生,获得与万物共悲秋,与天地共风云呢秋之春人生境界(5)至诚物性:尽动物悲秋,与“猿。。。飞回”共“万里悲秋”尽生物悲秋,与“无边。。。”共无穷派遣尽

7、物质悲秋,与“不尽。。。”共无限春潮(6)至诚天地春秋化育之性:人与天地参,与“风急天高”共风云,“无边。。来”,秋之春世界,是“登台”人生,达到“登高”心志的春秋人生境界(二)、华夏诗学1、诗之本体—诗心心者,心志性情诗心者,诗意的心之性情诗意(审美):咦天人合一爱心审美羞之心灵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相生,相对,相成文明演化的心灵审美科学华夏民族诗意心之性情:“诗者,天地之心,民之性情。”([清]刘熙载)2、诗之特征,心者“心统性情”(【宋】张载),非性情左右心华夏民族诗心:以天地春秋化育之心统领万物喜春悲秋性情的天人合一的诗意宇宙

8、大爱心灵“悲落叶于劲秋,喜桑条于芳春”《文心雕龙》3、诗之艺术心“既随物以宛转”,物“亦与心而徘徊”[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前一句:宇宙便是吾心–吾心随天地万物性情婉转;后一句:吾心便是宇宙—让天地万物性情随吾心徘徊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