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电子学实验报告(电路定理的验证)

电路与电子学实验报告(电路定理的验证)

ID:15694955

大小:2.55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4

电路与电子学实验报告(电路定理的验证)_第1页
电路与电子学实验报告(电路定理的验证)_第2页
电路与电子学实验报告(电路定理的验证)_第3页
电路与电子学实验报告(电路定理的验证)_第4页
电路与电子学实验报告(电路定理的验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路与电子学实验报告(电路定理的验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与电子学实验项目名称:电路定理的验证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专业:指导教师:报告人:学号:班级:实验时间:2012-04-13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2-04-21教务处制一、实验目的1.掌握含源二端网络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的测定方法2.验证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叠加定理二、实验环境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2.恒压源(双路0-30V可调)3.恒流源(0-200mA可调)4.元件箱(一)EEL-51、元件箱(二)EEL-52、电工原理(一)EEL-53组件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任务1.测有源二

2、端网络.图3步1-1.按图3线路,从电工原理(二)EEL-53中选用,接入恒压源Us1=12V和恒流源Is=20mA(注意Is的接入方向)及可变电阻RL。步1-2.S1往上拨,S2往右拨(注意保持断开此试验箱上固定的负载RL,选择专用原件挂箱EEL-51的可变电阻R接入),用电压表测量开路电压Uoc(UAB),将数据记入表1中。步1-3.S1往下拔(将负载RL短路),S2往右拨(注意保持断开此试验箱上固定的负载RL),用电流表测量短路电流Isc,将数据记入表1中。表1Uoc(V)Isc(mA)Rs=Uoc/Isc1.5533.

3、005.18任务2.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步2-1.在图3电路中,RL用元件箱(一)EEL-51的R接入,并注意S2往右拨;步2-2.改变负载电阻RL的阻值,逐点测量对应电压、电流,将数据记入表2中。计算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Us和Rs表2RL(Ω)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UL(V)0.9900.9490.8980.8380.7660.6800.5720.4340.251IL(mA)1.091.181.281.391.531.691.902.162.51任务3.验证戴维南定理(a)(b)图43-

4、1.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压源的外特性:步3-1-a图4(a)电路是图3的等效电压源电路,图中,电压源Us用表1中的Uoc数值,内阻Rs按表1中计算出来的Rs(取整)选取固定电阻(从元件箱EEL-51中选510Ω/8W的电阻接入)。并改变负载电阻RL(从元件箱EEL-51中选可变电阻)的阻值,逐点测量对应的电压、电流,将数据记入表3中。表3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流源的外特性数据RL(Ω)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UL(V)0.9820.9400.8900.8310.7610.6760.5690.4320

5、.251IL(mA)1.091.171.271.381.521.681.892.162.513-2.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流源的外特性:步3-2-a图4(b)电路是图3的等效电流源电路,图中,电流源Is用表1中的Isc数值,内阻Rs按表1中计算出来的Rs(取整)选取固定电阻(从元件箱(一)EEL-51中选相应数值的R)。并改变负载电阻RL(从元件箱EEL-51中选可变电阻)的阻值,逐点测量对应的电压、电流,将数据记入表4中。表4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流源的外特性数据RL(Ω)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U

6、L(V)0.9720.9300.8800.8220.7530.6680.5630.4280.248IL(mA)1.071.161.251.371.501.671.872.142.49任务4.验证叠加原理图5步4-1.按图5接线,图中的电源Us1用恒压源I路(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选择20V档,并将输出电压先调到+12V,Us2用恒压源II路(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选择10V档,并将输出电压先调到+6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开关S3往上拔(投向R3侧)。步4-2.Us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S1往上拔(投向

7、Us1侧),开关S2往下拨(投向短路侧),测量各电压记录于表5中。步4-3.Us2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S1往下拔(投向短路侧),开关S2往上拨(投向Us2侧),测量各电压记录于表5中。步4-4.Us1和Us2共同作用时,开关S1往上拔(投向Us1侧)和S2往上拨(投向Us2侧),测量各电压记录于表5中。测量项目实验内容Us1(V)Us2(V)I1(mA)I2(mA)I3(mA)UAB(V)UCD(V)UAD(V)UDE(V)UFA(V)Us1单独作用1208.59-2.39-6.222.340.763.124.324.33Us

8、2单独作用06-1.203.60-2.41-3.57-1.171.20-0.61-0.61Us1,Us2共同作用1267.391.21-8.63-1.21-0.404.333.723.72表5(注意数据的正负号)(按指导书要求写)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任务1.测有源二端网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