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2012.12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2012.12

ID:15699497

大小:74.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8-04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2012.12_第1页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2012.12_第2页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2012.12_第3页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2012.12_第4页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2012.12_第5页
资源描述: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2012.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登封市君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登封市君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服务年限35年,首采区采用片盘斜井开拓,现有一对斜井,一个立井技改验收正在进行,矿井开采二1煤层,勘探单位为河南省地质一队,勘探程度属精查,设计单位为煤炭工业部郑州设计院,设计主水平为+80m,矿井中央水仓、泵房及中央变电所均在+80水平设计,已经投入使用,水仓、泵房满足排水需要。首采区服务年限剩余3-4年,在这个5年规划期内,矿井计划完成西翼回风运输大巷及东翼三条下山的施工任务,准备11采区接替采区。为了切实做好规划期内矿井防治水工作,根据矿井中长期生产规划和《煤矿安全规程》

2、的有关规定,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现修订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一、规划的必要性为了全面贯彻水害防治的有关规定及上级的指示精神,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如既往地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落实矿井防治水责任,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保障职工安全,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有计划地进行安全生产,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达到我矿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目的,修订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显得分外重要。二、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的可行性22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是根据矿井中长期生产规划编制的,而矿井中长期生产规划又是严格按照设计院设计制定的,防治水工程是矿井安全设施的一部分,必须按照“三同时”的要求来完

3、成,我矿一贯重视安全工作,安全费用足额提取,在安全投入上从不欠账,完全能够保证防治水工程的人员、技术和资金支持,使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顺利实施。三、区域和矿井水文地质概况及存在的问题(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东段之嵩山、箕山两背斜之间的颖阳-芦店向斜南翼西段,地层总体呈近东西走向、倾向北的特征,主要构造行迹亦呈东西走向,次为北西和北东向构造,整个矿区也受其控制为一单斜蓄水构造,其中东西向构造对地下水的储存、运移、隔阻及水文网的展布起主控作用,促使本区地形地貌和地表水流均呈东西走向。同时东西向构造又隔阻了南部箕山背斜大面积下古生界和远古界地层

4、补给而来的岩溶、孔隙、裂隙地下水向北倾斜方向的径流和运移。地下水总体径流和运移方向为由南北转向东。该地下水向深部运移过程中遇有北西或北东方向构造的分割或阻隔,则以泉水形式排泄出地表,最后流出区汇入该水文单元地下水排泄中心,即颖阳-芦店向斜轴部,也即下游的颍河和白沙水库,而该区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排泄中心的上游补给区和径流带。22据地表出露和钻孔揭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寒武系中统张夏组、上统崮山组、石炭系上统本溪组与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与石千峰组(上、下段)、三叠系下统圏门组(上、下段)、新近系及第四系。(二)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5、1、边界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处于颖阳-芦店向斜西端浅部,紧邻箕山背斜北翼。矿区南部出露的大面积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成为地下岩溶水接受降水渗入的补给区,西部、北部为径流带。地下水沿地层倾向由南向北、沿地层走向由西向东径流。本区接近区域地下水上游补给区,处于其北部径流带上部,地下水较丰富。2、地表水本区属于淮河流域,地面最大标高631m,最低400m。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为398m。区内沟谷发育,多以季节性溪流为主。主要地表水是矿区东部的隐士沟水库,最大库容量为548×104m3,常年有水。3、含水层(1)寒武系灰岩含水层22主要由张夏组细晶鲕状灰岩和崮山组白云质灰岩组成,岩性比较

6、稳定,岩溶发育程度较低,且不均一,具溶沟、溶槽、溶隙和溶孔、溶洞等溶蚀现象。勘查中5701孔出现涌水。孔口标高433.54m,涌水量1.72~11.998L/s。涌水深度195m,标高+238.54m,水温17~17.5°,属断层破碎带水。据马岭山勘探区3个钻孔及本区5701孔资料,该含水层静止水位标高+434.24~+482.46m,单位涌水量(q)0.00872~1.040L/s.m,渗透系数(K)0.0245~11.16m/d。资料表明,该层含岩溶裂隙承压水。富水性及导水性极不均一,该层至二1煤层平均厚50.08m,其间夹有三个较稳定的隔水层,正常情况下,该层地下

7、水不能直接进入二1煤层矿床,属二1煤层间接充水强含水层。(2)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由L1~L4灰岩组成,平均厚6.99m。L1及L3灰岩较发育,层位稳定,岩溶裂隙发育较差,且多被方解石充填。该层出露的泉水,仅有上窝泉一个,涌水量2.172~5.002L/s。其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据西部3001、3505孔资料,该含水层地下水静止水位标高为+439.35~+445.16m,单位涌水量(q)为0.041~0.159L/s.m,渗透系数(K)0.315~0.604m/d。该层为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含水性及透水性极不均一,地下水位埋藏较深。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