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ID:15702717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5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_第1页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_第2页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_第3页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安徽大学08金融刘秀达学号:I00814009导言:在传统的经典金融理论中,理性人假设是所有理论的基石。在这一假设下的投资者具有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的特点。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金融市场上存在着投资者行为“异常”与价格偏离现象,这些现象无法用理性人假说和已有的定价模型来解释,被称为“异象”,如“股利之谜”、“股权溢价之谜”、“波动率之谜”、“周末效应”等等。在对学科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过程中,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成为了学术界的关注点,并开始动摇经典金融理论的权威地位。基

2、于此,本文对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并总结目前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现状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前景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关键字:行为金融,投资者,偏好一、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和理论框架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是运用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研究成果与研究方式来分析金融活动中人们决策行为的一门新兴学科。行为金融学以真实市场中普通的正常的投资者为理论基石代替经典金融理论的理性人原则,其基本观点是:第一,投资者不是完美理性人,而是普通的正

3、常人。由于投资者在信息处理时存在认知偏差,因而他们对市场的未来不可能做出无偏差估计;第二,投资者不具有同质期望性。投资者由于个体认知方式及情感判断的不同,导致偏好与行为方式不同,因而对未来的估计也有所不同;第三,投资者不是风险回避型的,而是损失回避型的。投资者面临确定性收益时表现为风险回避,而面临确定性损失时则表现为风险追求;第四,投资者在不同选择环境下,面对不同资产的效用判断是不一致的,其风险偏好倾向于多样化,并且随着选择的框架的改变而改变。总之,投资者风险偏好偏离经典金融理论的理性预设。(一)行为金融学有关投资者偏好的理论1、期望理论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进行决策时,由于受个

4、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其投资行为并非完美预期,风险态度和行为模式经常会偏离经典金融理论的最优模式,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可变性。包括决策参考点决定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投资者损失规避两点。前者主要强调投资者主要通过收益和损失的比较而不是最终的财富状态来制定决策;后者有确定性效应和反射效应,即人们在面临收益时是厌恶风险的,而在面对损失时又是冒险家。2、认知偏差理论认知偏差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用经验法则进行决策判断时所产生的错误。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由于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人们不能对决策所需的信息进行最优分析,而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投资判断。由此产生启发式认知偏差

5、和框架依赖。启发式偏差是指人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往往想寻找捷径来解决问题,并依靠直觉或者以往的经验进行推理并制定决策;框架依赖是指个人会因情景或问题表达的不同而对同一组选项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序列,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二)行为金融学有关投资者信念或异常心态的研究1、过度自信大量研究表明人们在决策时存在着过度自信的倾向。过度自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们过高估计高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过低估计低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第二,人们用于估计数值的置信区间过于狭窄。2、锚定效应金融市场上的资产定价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而过去的价格也就成为今天价格的重要参考因素。锚定效应就是人们在制定决

6、策时往往参考已有的类似的信息以及自己已有的观念看法,并且改变自己原有的信念是困难的。3、损失和后悔厌恶与推卸责任后悔就是我们在事后对自己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表现的一种批判,即认为自己做的不好或不应该那样做,有时即使没有损失,也会后悔。因此,后悔带来的痛苦比因错误引起的损失带来的痛苦还要大,这我们称之为后悔厌恶。在金融市场上,即使是同样的决策结果,如果某些决策方式可以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来说,这种方式也将优于其他决策方式。损失和后悔厌恶表明,人们在面对情景时,风险偏好发生了变化。4、心理账户心理账户,是指投资者在潜识中倾向于把不同的投资放在不同的心理会计帐户中,而且对不

7、会的心理会计帐户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5、羊群行为羊群行为是指处于群体中的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投资决策,做着他人都在做的事情,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理性判断。反馈刺激表现为群体中的投资者彼此模仿,相互传染,人们通过相互间信息的传递和媒体刺激,情绪不断高涨,行动不断升级,这在股市上表现为过度繁荣和崩溃。6、脱节效应和类异想脱节效应,指人们倾向于在相关信息披露后才会做出决定,而不管这些信息是否对所要做的决定有无意义;类异想,是指人们往往以为他们的行为能影响事情的结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