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ID:15717162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5

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第1页
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第2页
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第3页
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第4页
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该文通过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对全州各县市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调研,在当前扶贫背景下分析出农村扶贫主要作法、成效及主要问题,对农村人才现状和农村人才培训现状也作出了深刻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对武陵山区农村扶贫攻坚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基金课题](《湖南省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培训研究》批准号:XJK012CCG004)  背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西北边陲,与湖北、重庆、贵州三省市接壤,现辖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古文县、花垣县、保靖县、永顺县、龙山县共8县市,受自然条件和

2、历史因素的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吉首市列为湖南省贫困市,其余7县均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12年)》,我省被纳入规划就有37个县(区、市),是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0%。2011年11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启动,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我省农村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到

3、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湘西职院《湖南省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培训研究》课题组成员利用学院拥有的“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湘西州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培训基地”教育平台,结合“一村一大”、州劳动局的“阳光工程”精神、州移民局“移民培训计划”和州民政局“退伍军人培训计划”等平台和亲自下乡走村落户对农村扶贫与人才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  调查问卷  利用对农村基层干部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时间段,对全州8县市前来学习的农村基层人员共200名进行问卷调查,学员中包括有农村干部、有技术骨干、实业专业户及自给自足的普通

4、农民,本调查问卷分为五个部分:  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调查出家庭的人员结构、年龄、学历情况及收入来源;个人对农村扶贫情况的整体评价。从农村本地人角度出发对扶贫机构在农村扶贫的情况进行调查;个人对扶贫政策和相关服务的具体评价。对农村扶贫项目内容、方式、连续性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全方位调查;本村的农业技术推广及需要的人才构成。对农村技术、人才需求进行咨询调查:对农村扶贫与人才培训的建议。全面听取基层人员对农村扶贫的要求,收集他们的建议和对人才培训的内容、方式与方向等内容。  通过对200份问卷的分析与统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组利用假期走

5、访乡镇村及农户,进行实地座谈与调研。在经过一系列调查、访问、分析与统计后,我们得出湘西州农村扶贫情况与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湘西自治州农村扶贫过程中的主要作法、成效及主要问题  大力培植支柱产业,通过经济开发实现在生产中脱贫。开发式扶贫的首要任务是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实施经济开发,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生产中脱贫。湘西自治州山地资源丰富,面积达1800多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81.5%。因地制宜,实施山地资源开发,培植支柱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是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脱贫致富方式的明智选择。大力培植支柱产业,主要是通过国家和财政通

6、过投入大量的扶贫及信贷资金,帮助农民发展产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地区之所以贫穷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产生活条件的恶劣,基础设施的陈旧落后,开发扶贫要实现目标,其前提是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的改善问题,特别是通路、通电、通水等问题。湘西自治州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加大投入,确保“三通工程”,即通路、通电、通水工程。据统计,2000-2010年期间,国家、省投入自治州各类扶贫资金共11.7499亿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285亿元,新增财政贫困村专项资金1.47

7、02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改善。2010年与2000年相比,全州通村公路率由88%提高到98%,通电率由95%提高到99.4%,通电话村率由48%提高到83.7%(湘西年鉴2010)。  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几年的农村扶贫,使自治州贫困人口越来越减少,但却存在着一个现象:即在扶贫资金不断加大投入的同时,贫困人口减少的幅度越来越小,甚至又重新返贫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我州贫困人口生活的区域都有其共性:相对封闭,远离市场,自然资源匮乏,缺少技术及自我提升的平台。人才技术、生产和脱贫再技术提升过程不能有效循环起来。农村扶贫授人予鱼而缺少授人予

8、渔,通过开发式扶贫不可能很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而导致贫—通过扶贫一脱贫—扶贫小组走后再返贫的恶性循环。对此,我们对湘西州各县镇村的人才现状及需求作了进一步分析。  武陵山区农村人才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