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巨头为何频遭棒喝?利益驱使 本性难移

跨国巨头为何频遭棒喝?利益驱使 本性难移

ID:15723267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5

跨国巨头为何频遭棒喝?利益驱使 本性难移_第1页
跨国巨头为何频遭棒喝?利益驱使 本性难移_第2页
跨国巨头为何频遭棒喝?利益驱使 本性难移_第3页
跨国巨头为何频遭棒喝?利益驱使 本性难移_第4页
跨国巨头为何频遭棒喝?利益驱使 本性难移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国巨头为何频遭棒喝?利益驱使 本性难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跨国巨头为何频遭棒喝?利益驱使本性难移 【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  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中的重要力量,本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但是,丑闻不断使他们的形象大打折扣。  8月12日,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办事处胡士泰等4人在华被批捕。据介绍,力拓这个世界第三大铁矿石巨头6年里在

2、窃取了大量商业情报后,给中国带来的是70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丑闻连连何时方休-----------------------------------------------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6~-------------------------------------------------------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力拓案仅是冰山一角,几乎

3、在同一时间,美国不干胶巨头艾利丹尼森公司被曝向中国地方官员行贿以获取项目,被处以20万美元的民事罚款。在商业贿赂的榜单上,沃尔玛、家乐福、西门子……一长串商业巨头的名字令人咋舌。无独有偶,2004年,IBM被指控向韩国政府官员行贿,据悉被拖下水的韩国官员多达48名。  产品安全是跨国公司的又一大软肋。上月,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公司向尼日利亚赔偿7500万美元才了结了官司。该公司拿当地的儿童做新药实验,导致11名患儿死亡,其余181名全部落下残疾。同样受伤的是印度儿童,3月,印度宣布美国强生公司的婴儿用品中含有有害矿物油和化学成分,部分产品将面临被禁。肯德基含

4、“苏丹红”,SK-Ⅱ含重金属,吉百利含毒病菌……丑闻似乎永远无法谢幕。-----------------------------------------------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6~-------------------------------------------------------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跨越国境的祸端还远不止如此,许多经常打着

5、环保旗号的跨国企业其实是污染大户,百事、惠尔普、博世等世界500强企业均榜上有名。其中,设在印度的可口可乐公司不但过度占用了水资源,还污染了饮用水,当地甚至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喝可口可乐就是在喝农民的血!”  利益驱使本性难移  有人将跨国公司的诚信道德问题归咎到受害国身上,甚至隐晦地表达发展中国家的交易体系及市场监督不健全。但是,跨国公司并不是生来就清清白白,也并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存在污点。2006年西门子惊曝的全球行贿案就波及到了整个欧洲,意大利、希腊、瑞士、奥地利甚至美国先后介入调查,它们均是司法制度、交易体系很健全的发达国家。国际反腐败组织“透明国

6、际”的德国办公室负责人冯洪堡对此评价说,需求国的腐败不过是一个“容易的借口”。不惜重金、不择手段追逐利润才是问题的实质。-----------------------------------------------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6~-------------------------------------------------------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7、---  岂止是商业贿赂,从食品安全到血汗工厂,从盗取机密到环境污染,所有丑闻的背后无不隐藏着“牟利”二字。资本逐利的本性使得跨国公司竭尽所能谋求市场优势和利润,一些海外行为甚至得到了本国政府高层的默认和纵容,屡屡犯罪却也有恃无恐。  不可否认的是,发展中国家制度尚待完善也给了西方商业巨头挑衅商业道德和规范的可能。加上在这些国家的犯罪成本很低,一些企业为追逐利益甚至铤而走险。有学者把跨国公司的这些行为称为“企业的精神分裂症”,即跨越了国界就变得无所忌惮,大搞产品质量和企业道德的双重标准。  加强监管震慑犯罪------------------------

8、-----------------------最新财经经济资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