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4.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ID:1573108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2

4.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_第1页
4.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_第2页
4.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_第3页
4.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_第4页
4.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4.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4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

2、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一、前预习学案预习要求: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4、了解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举例并区别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二、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1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海波和石蜡)的熔化。(2)观察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意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小组内交流。(3)第1小组探究海波熔

3、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数据记录:时间/in12346789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学生画出图像)2动画展示:如何用图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4)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

4、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6)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级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3认识熔点和凝固点。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得出结论:(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如松香、沥青、玻璃等。(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知识扩展: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钨的熔

5、点最高。4认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二)、全班交流、精讲点拨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三、达标测试、反馈提升1如图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in,该晶体可能

6、是________。2.有两个同学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海波第in开始熔化,第11in熔化完毕;石蜡第2in开始变软,第12in全部熔化完毕。时间/in1234678910111213141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请你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下面各题:(1)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4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

7、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