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复习资料终极版!!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终极版!!

ID:15743664

大小:27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5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终极版!!_第1页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终极版!!_第2页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终极版!!_第3页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终极版!!_第4页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终极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终极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遥感导论复习资料1.遥感(RemoteSensing)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a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物的后向散射信号。b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物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受目标物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的反射能量。2.遥测:是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3.遥控:是指远距离控制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4.遥感系统1)遥感信息源;2)空间

2、信息的获取;3)遥感数据传输与接受;4)遥感图像处理;5)遥感信息提取、分析与应用5.遥感技术分类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宇航遥感。2)按电磁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等。3)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数据(光学摄影、扫描成像)。4)按遥感信息获取方式分: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5)按遥感应用领域分:从大的研究领域分为: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和海洋遥感。从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资源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

3、地质遥感、气象遥感、灾害遥感、军事遥感等。6.遥感技术的特点1)宏观特性:居高俯视,探测范围大2)多时相性:获取资料速度快、周期短、能反映动态变化3)信息丰富:进行探测的波段包括可见光、红外光、微波等,雷达遥感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穿透地下一定深度,多级分辨率、多时相、多波段、高光谱遥感图像的获取4)经济性:5)局限性:7.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8.电磁波特性:①是横波②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③满足f·λ=c、E=h·f④具有波粒二象性。9绝对黑

4、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性吸收的物体。(黑色的烟煤被认为是最接近绝对黑体的自然物质。)10.黑体辐射三个规律:a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b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的温度有不同的曲线。c随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11.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M=σ·T∧4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所以,温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辐射通量密度很大的变化。12.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13.

5、辐照度I单位W/m2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辐射出射度M单位W/m2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辐射亮度L 辐射源在某一方向的单位投影面积在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单位W/(sr*m2)。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总辐射通量:各波段辐射通量之和或辐射通量的积分值。14.大气和环境对遥感的影响1)大气的吸收作用:A.氧气:小于0.2μm;0.155为峰值。高空遥感很少使用紫外波段的原因。B.臭氧:数量极少,但吸收很强。对航空遥感影响不大。0.2-0.36μm,0.6μmC

6、.水:吸收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介质。到处都是吸收带。主要的吸收带处在红外和可见光的红光部分。因此,水气对红外遥感有极大的影响。D.二氧化碳:量少;吸收作用主要在红外区内。可以忽略不计。2)散射作用:太阳辐射在长波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改变了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干扰传感器的接收;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质量、影像模糊,影响判读。大气散射集中在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区。因此,散射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a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此时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散射率与波长

7、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瑞利散射的强度随着波长变短而迅速增大。b米氏散射:当微粒的直径与辐射波长差不多时的大气散射。c无选择性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所发生的散射。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段的散射强度相同。d大气窗口: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大气窗口是选择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15.几类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性.1.植物:a.在可见光的0.55μm(绿)附近有一个小反射峰,在0.45μm(蓝)和0.67μm(红)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带。b.在0

8、.7~0.8μm是一个陡坡,反射率急剧增高,在近红外波段0.8~1.3μm之间形成一个高的,形成反射峰。c.以1.45μm、1.95μm和2.7μ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2.土壤: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3.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近红外吸收更强。水中含泥沙时,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4.岩石:形态各异,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