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ID:15776557

大小:206.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8-05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_第1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_第2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_第3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_第4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某县/市垃圾填埋场设计班级:环保112班学生姓名:唐凯峰学号:27号指导教师:曾小梅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6月4日某县/市垃圾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及目的1、任务:完成某县/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2、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设计的一般方法,锻炼学生工程制图能力,巩固教学中所学知识,并学会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二、设计规模设计服务人口20万人;平均垃圾产量1-1.5kg/d;人口增长率1.5-5%。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使用年限1

2、1年。三、设计条件1、该县/市主要气象特征值如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丰富,干湿两季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气温变化不定,春末夏初雨水集中,时有冰雹大风;夏季长而炎热,且雨热同步上升,常有干旱;秋季凉爽,空气湿润,时间短;冬季晴冷干燥,大气层结稳定。1)气温平均气温在17.5℃,极端最低气温-9.6℃,极端最高气温41.2℃。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424毫米,最大降雨量2137.6毫米,最低降雨量为963毫米。3)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为1576mm4)风向风速

3、: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均风速3.9m/s2、地形地貌:为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场区为宽缓“U”型,两岸、谷底及岸坡自然稳定,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填埋区场地稳定,两岸山体雄厚,岩体较完整。填埋垃圾后不会诱发滑坡等灾害地质现象。2、地质构造:主河流横贯盆地中部,除沿主河及主要支流等陆续有厚度小于10米的第四系松散层分布外,盆地内主要分布呈梳状丘岗的裸露红色碎屑岩。红色碎屑岩层隶属上白坐统,谓之“衙江群”,详分为四段。第一段以山麓坡洪积相的砂砾岩为主,其有效孔隙

4、度为12-17%;第二段主要为不同粒径的河流相砂岩,其有效孔隙度为8-14%,特征渗透率1.0毫达西左右;第三段主要为湖相沉积物,多见泥、钙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其有效孔隙度为6-8%,特征渗透率小于0.05毫达西;第四段主要为河流相砂岩、粉砂岩等,偶含石膏颗粒,其有效孔隙度为13-18%,特征渗透率为1.0毫达西左右。3、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和强风化岩中的孔隙水和基岩分化裂隙水,空隙潜水,水位一般低于地面0.2-0.3米;基岩裂隙水,埋藏了不同深度的节理裂隙中,强风化岩平均

5、为2.0米,弱风化岩平均为8.0米;地下水稳定水位平均位于地层下2.95米,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为0.007.填埋区地下水受大气降雨补给,有明显的补给径流,排泄区域和途径。填埋场山谷为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场区汇水范围内的地表水,地下均由谷口向外排泄。4、填埋场渗滤液必须经过处理,出水水质必须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一级标准,紧挨填埋场有水、电源及公路。四、设计工作量1、收集设计基础资料(包括设计手册,技术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熟悉资料。2、垃圾填埋工程设计包括

6、:库容的计算,填埋场范围确定,截洪沟、垃圾坝、截污坝、浸出液调节池以及浸出液处理厂、气体处理设施、防渗工程的设计、计算,另外还包括填埋场的操作方法、步骤,填埋场地的监测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的设计。五、设计文件的编制1.绘制A3垃圾卫生填埋场总平面布置图1张,其他图件在说明书中体现。2、垃圾填埋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3、完成时间:1周,统一上交。摘要当今社会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环境问题。以北京市为例,据《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周围已被7000多座垃圾山包围,其中直径50米以上的垃圾场就有5000多座”

7、。据“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资源利用经验交流会”上发布的信息:“全国垃圾的历史堆存量已多达60多亿吨,侵占土地多达5亿平方米。全国数百座大小城市,已有2/3的城市被郊区的垃圾山包围。”由此可见垃圾问题的严重性。该县/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省辖地级市,浙江第七城。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之一。近几年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垃圾处理状况滞后于城市发展,处理设施落后于省内许多同等规模的县城。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自然填坑,未做防渗处理,也没有气体和渗滤液收集、导排设施,不仅对地下水和周边环境造成了影响,还存在安

8、全隐患;二是城郊已有的坑塘都被垃圾填满,目前已经无处可堆填,与城市建设和市容市貌不协调;三是环卫设施不配套,机械化水平低下,影响了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资源利用垃圾填埋污染监测渗滤水处理目录一、概述11.1工程概况11.2处理方案选择原则11.3设计依据1二、基础资料22.1城市概况22.1.1地理位置22.2自然条件22.2.1地形地貌22.2.2地质构成22.2.3水文与水资源22.2.4气候条件3三、垃圾量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