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工程-连退、热镀锌报告(正式)

冷轧工程-连退、热镀锌报告(正式)

ID:15796652

大小:258.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8-05

冷轧工程-连退、热镀锌报告(正式)_第1页
冷轧工程-连退、热镀锌报告(正式)_第2页
冷轧工程-连退、热镀锌报告(正式)_第3页
冷轧工程-连退、热镀锌报告(正式)_第4页
冷轧工程-连退、热镀锌报告(正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冷轧工程-连退、热镀锌报告(正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冷轧工程连退、热镀锌车间拟建场地详勘报告书—23—1、前言受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处委托,按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出的“新余钢厂三期技改冷轧工程连退、热镀锌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和“地质勘探位置图”的要求,我院于2008年8月至9月期间对冷轧工程连退、热镀锌车间拟建场地进行了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拟建的冷轧工程-连退、热镀锌场地位于新钢公司三期技改厂区三号地块内,天工大道东侧,三体技改主体区热轧生产线北侧。本次勘察拟建建(构)筑物具体情况如下表1:表1编号建(构)筑物及设备基础名称设计地坪标高(米)高度(米)结

2、构类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对差异沉降敏感程度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m)主要设备基础设备名称埋置深度(m)1连退跨66.345刚架380敏感-6.0连退机组-7.02热镀锌跨66.3待定刚架380敏感-6.0热镀锌机组-8.03连退电气室66.318框架结构250一般-5.04热镀锌入口电气室66.318框架结构250一般-5.05热镀锌出口电气室66.318框架结构250一般-5.06CGL辊子维修间66.316刚架200敏感-4.07连退、热镀锌中间跨(422-445)线66.3待定刚架一般重卷检查机组、包装机组-4.0本次勘察技术要求及要求提交勘察资料内容详见:“施工图设

3、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及“地质勘探位置图”(附件1、2)。根据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严格执行下列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冷轧工程连退、热镀锌车间拟建场地详勘报告书—2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19

4、99);《水质分析规程》(YS5226-94);《标准贯入试验规程》(YS5213-2000);《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5219-2000)等相关规范规程。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本次勘察采用钻探并辅以适当的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勘察方法,第四系地层采用冲击钻进,岩层中采用回转钻进。勘探点沿建(构)筑物外轮廓线建(构)筑物角点及主要设备基础位置按中等复杂地基布置,为满足勘察技术及有关规范要求,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如下表2:表2序号工作内容工作量1钻探3459.90m/17

5、9孔2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4.70m/4孔3标准贯入试验225次/59孔4注水试验4段次5单孔剪切波速试验3孔6采取Ⅰ级土试样38件7采取Ⅳ级土试样12件8采取岩石试料36件(12组)9采取水试样4件10室内土工试验50件11室内岩石试验36件(12组)12室内水质分析试验4件13工程照片16幅14测量放点179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冷轧工程连退、热镀锌车间拟建场地详勘报告书—23—尚需说明(1)本次勘察勘探点的数量及位置由委托单位确定,共布置勘探孔179个,编号为1~179号。(2)本次勘察所采用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与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图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一致,既新钢独

6、立坐标系统,黄海高程。(3)本次勘察施工过程中,有部分钻孔因受场地条件限制(比如152、133、134号等钻孔附近场地有堆土,118~125号和163~170号等钻孔所在场地拆迁尚未完成),经与建设单位协商并征得其同意,作了适当的移位,移位后坐标为现场实测。(4)本次勘察施工过程中在24号钻孔于深为20.00~28.00m段遗失有二根长约1.50mΦ42的钻杆及一根长约3.00mΦ110的钻具,施工过程中应予以注意。2、拟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三期技改工程厂区三号地块内,天工大道东侧,场地南侧为三期技改主体区热轧生产线。拟建场地

7、原始地貌单元属剥蚀残丘与山间洼地,勘察时场地除说明部分第三条所述堆土与住房外已基本整平,地势较平坦。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孔口标高介于64.10~67.20m。2.2地层岩性根据本次钻探揭露,场地内分布的地层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第三系泥质粉砂岩及砾岩。场地内各地层野外特征自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2.2.1人工填土(Qml)①(①为地层编号,下同):属素填土,褐红、褐黄色,系新近平整场地时堆填而成,主要由粘性土组成,混20~30%的砂和砾石等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