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ID:15800569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5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_第1页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_第2页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液体的压强》教学思路与过程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崔立群物理学是以创新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学科,现代物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把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强调认知过程和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定位上的显著变化就是“知识的传授和落实”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更注重认知过程和学生价值观的体现,在教学目标定位上强调应该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即“三维”教学目标,使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和谐统一。有人把这三者之间

2、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情感与态度是认知的根本;过程与方法是认知的枝干;知识与技能是认知的花果;错误与失败是认知的绿叶。由此可见,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时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性目标,它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与过程以及必须的知识与技能逐渐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与态度。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呢?《液体的压强》一课是笔者对“三维”目标的构建与达成的一次探索。一、创造

3、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探究的平台,构建“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不应该是教学的唯一依据,对教材的本质要求是“以怎样的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学校的情况,充分合理的利用教育资源,注重个人的思考和体验,灵活地根据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根据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在《液体的压强》一课中,教材的安排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及其特点后直接给出了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然后利用给定的实验去验证。我认为这样处理只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

4、接受老师的灌输,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无法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所以我对教材的编排顺序和编写意图作了调整——把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放在第二课时,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在本节课中,利用大量的实验,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因此,液体内部压强特点不是老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在学生的猜想和探究中逐步得出的。这样不仅使学生真正体验了探究过程和方法,在体验中找出了液体压强的特点,而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它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培养的同时更加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使“三维”目标有机结合为一

5、整体。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入手,实施三维目标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教师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创设探究情境,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用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感染学生,是实施“三维”目标的重要前提。图1在本节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模拟“帕斯卡桶裂实验”,如图1所示,当a容器被提起时,b容器突然被胀裂,水柱四射,看到这一现象后学生叹为观止,都被这神奇的现象所吸引,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6、这时我告诉学生,要想解开这一现象之谜,需要我们掌握关于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同学们看到的现象就是著名物理学家帕斯卡在研究液体压强特点时设计的著名实验。此时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急于探究液体压强的奥秘;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自由游动的鱼,再向学生提问这些自由自在的鱼是否受到压强的作用呢?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你的结论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三、合理铺垫,为学生搭建必要的脚手架,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图2二期课改的重要思想就是要转变以教师教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增强学生的体验,强

7、调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不再作为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刻意回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相反,如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游离于知识之外,凌驾于知识之上,只是一味的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出花样,那将是建筑在沙滩上的楼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做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准备和铺垫,将成为学生探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脚手架”,不仅能减少探究过程的盲目性,有利于促成学生探究过程的完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在研究液体压强特点时,我首先让学生做了下面两个小实

8、验:1)如图2所示:通过比较a、b图,学生知道了液体能够使物体发生图3形变,所以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再比较b、c图,由于形变的程度不同,说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同,并通过比较可知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这时有学生提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呢?对学生的大胆猜想和提问我给与充分的肯定,并请同学们帮助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