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苏教版学案

《水调歌头》苏教版学案

ID:1580070

大小:3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2

《水调歌头》苏教版学案_第1页
《水调歌头》苏教版学案_第2页
《水调歌头》苏教版学案_第3页
《水调歌头》苏教版学案_第4页
《水调歌头》苏教版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苏教版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苏教版学案《水调歌头》苏教版学案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教版学案《水调歌头》苏教版学案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2、,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3、226;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题解及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二、注释1、把酒:端起酒杯。2、宫阙(qùe):宫殿。3、归去:回到天上

4、。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8、不应:不该。9、何事:为什么。10、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11、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12、千里:相隔千里的人。13、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三、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5、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四、诗歌赏析1、一、选择题1、

6、宋代作家中,在诗词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____B_____A、欧阳修B、苏轼、陆游D、辛弃疾2北宋后期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号:(A)A、东坡居士B、青居士、稼轩居士D、易安居士3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有(B)A、李煜 B、辛弃疾 、柳永 D、李清照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作者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矛盾的语句是(B)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D、月有阴晴圆缺开创豪放派词风的宋代作家是_________A、欧阳修B、王安石、苏轼D、辛弃疾6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丙辰中秋

7、,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里的子由是苏轼的(D)A、父亲 B、哥哥 、儿子 D、弟弟7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首词的主题是:(B)A、羁旅行愁B、望月怀人、悲悼故国D、忧时伤事二、赏析题1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其名为---------,他和苏轼,----------并称坛“三苏”。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介绍写作缘由。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字,其名为--苏辙,他和苏轼,--苏洵并称坛“三苏”。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