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冒后的合理选药

儿童感冒后的合理选药

ID:15810548

大小:129.6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5

儿童感冒后的合理选药_第1页
儿童感冒后的合理选药_第2页
儿童感冒后的合理选药_第3页
儿童感冒后的合理选药_第4页
儿童感冒后的合理选药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感冒后的合理选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儿童感冒后的合理选药感冒是儿童的常见感染性疾病,病毒是常见病原体,感冒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到污染的鼻腔分泌物或吸入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而播散到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而得以传播。感冒患者通常在感染1~2天内开始表现出喉痛、鼻塞、流涕及打喷嚏,2~4天后达高峰。感冒症状的时间进程随病毒类型的不同而有别,可伴有咳嗽、后鼻道分泌物下滴、流泪、低热、寒战、轻度酸痛、周身不适、瞌睡及头痛。咳嗽会导致患儿食欲减退和呕吐。感冒患者体温通常<38.5℃,感冒患儿的鼻分泌物在疾病的最初2天中表现为量大、稀薄而清亮,随后变得浓稠浑浊,呈黄色或绿色。随着疾病的

2、消退,鼻分泌物变成水样。  儿童并非缩小的成人,在新生儿、婴幼儿、儿童的青春期,不同的发育阶段其身体的构成,器官的代谢能力等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且其变化规律并非呈线性。因此不同年龄段正确的剂量信息对儿童给药特别重要。儿童用感冒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与儿童生理特点和药物种类及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儿童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因素: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年龄段的生理生化过程有所不同,因此同一药物在小儿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与成人有很大区别。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因素,小儿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比成

3、人低,易产生过高的游离血药浓度,药物易进入组织细胞,药物作用加强,易引发不良反应。  小儿血脑脊液屏障发育不完善,一些药物容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在脑组织中蓄积引起神经系统反应。  肝肾是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由于婴幼儿的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在酶参与下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能力弱,药物代谢缓慢,血中半衰期延长。  婴幼儿的肾小球、肾小管的功能均未成熟,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肾小管重吸收、排泄、浓缩和稀释功能也较低。  感冒药的组成及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药:如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双氯酚酸钠、布洛芬,有退热、镇痛作用。  2

4、.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可对抗组胺,减轻微血管扩张和降低毛细管通透性,缓解流涕、流泪、打喷嚏、咽部发痒等。  3.缩血管类药:如盐酸伪麻黄碱、羟甲唑啉,使血管收缩,鼻黏膜肿胀萎缩,减轻鼻塞,并增加鼻道的开放。  4.镇咳祛痰药:如氢溴酸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抑制延脑咳嗽中枢反射,提高咳嗽阈值来改善干咳。通过增加支气管分泌以降低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度达到祛痰的目的。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通过抗病毒进行对症治疗。  5.锌制剂:锌能与鼻病毒上的结合点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防止它们结合鼻咽上皮细胞,进而预防感染。  6.中草药及制剂:

5、如金银花、黄芪、鱼腥草、板蓝根、柴胡等,用其清热解毒作用进行治疗。  感冒药选择的注意事项1.感冒是多为病毒引起的,用抗生素治疗是不合适的,因为用抗生素治疗对于感冒症状及临床结局没有任何影响,且易引起耐药和其他不良反应。并注意浓稠变色的鼻分泌物不是抗菌治疗的指征,除非症状持续>14天而提示有继发细菌感染。  2.有哮喘和溃疡病的儿童慎用阿司匹林,因易引起阿司匹林哮喘和加重溃疡,同时警惕瑞氏综合征的发生。  3.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儿童慎用含伪麻黄碱成分的制剂。  4.对咳嗽痰多的儿童要注意祛痰、化痰,慎用右美沙芬等制剂的止咳

6、药。  5.<3岁的儿童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而应慎用乙酰氨基酚药物制剂。  6.因许多感冒药组方成分相似,应避免重复使用,以免引起由药物过量致使的不良反应。  7.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正使用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含阿司匹林的感冒药,因可引起出血;正使用镇静催眠药的患者,若使用含抗组胺药的感冒药,可加强中枢抑制作用,镇静药应减量。  8.警惕有些药物的过敏休克反应,如复方阿司匹林、柴胡注射液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