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竹草工业原料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皇竹草工业原料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ID:15821548

大小:14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5

皇竹草工业原料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1页
皇竹草工业原料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2页
皇竹草工业原料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3页
皇竹草工业原料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4页
皇竹草工业原料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皇竹草工业原料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皇竹草工业原料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试验报告皇竹草(Pennisetumhyardum)原产南美洲哥伦比亚,是由南美洲象草与非洲狼尾草杂交选育而成的多年生直立丛生刈割型禾本科植物。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分蘖性强,产量高,种植简单,繁殖速度快,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一种一年种植,多年收获,多种用途的优质草本。经试验,皇竹草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非木材工业原料,既可制造高档的纸品,又可生产中密度纤维板。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产工业原料将日益紧俏,因此,进行培育以工业原料为主要目的的皇竹草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大力发展皇竹草,开发

2、非木质资源,对减少森林资源消耗,维护生态平衡,缓解林产加工企业原料日益紧张局面,农民致富以及促进农村产业化经济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试验地概况1.1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肥料N、P、K不同配比正交试验试验地设在南康市太和林场。该场地处江西省赣州市西部,东经114°49′,北纬25°40′,属亚热带南缘,季风湿润型气候。海拔120m,坡度5°以下,年平均气温19.3℃,绝对最低气温-7.1℃,绝对最高气温41.2℃,无霜期300d以上,积雪少,全年有效积温6000℃左右,年降雨量1600mm以上,相对湿度75%

3、。土壤为四纪红壤,石砾含量极少,土层厚度40―10100cm。经我所化验室测定,其土壤含有机质1.35%,含全氮0.055%,含全磷0.054%,含全钾1.95%,pH值4.5,土壤肥力较差。原有林木为马尾松林,黑荆树,桉树等,地被植物以芒箕、巴茅为主。1.2不同土壤栽培对比试验试验选择五种不同的土壤进行栽培对比试验。其中:山地改良土壤栽培试验选择在赣州市林科所,缓坡山地四纪红壤栽培试验选择在南康市太和林场,农田栽培试验选择在南康市唐江镇新建村,缓坡山地黄壤试验选择在赣县三溪乡下浓村,废石料场石砾土栽培试验选择在南康

4、市麻双乡东排村。试验地土壤除南康市新建村试验点土壤肥力中等外,其他几个试验点土壤肥力都较差,气侯条件与太和林场相近。2试验材料参试种源由广西柳州引入。试验材料为皇竹草成熟茎段。3试验方法3.1试验设计3.1.1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肥料N、P、K不同配比正交试验选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肥料N、P、K不同配比三个因素,采取三个不同水平正交设计方案。试验共分12个小区,每小区面积0.135亩。周围设保护行。试验排列见示意图。Ⅲ3000株对照Ⅱ2000株对照Ⅰ1000株对照Ⅲ—3—BⅡ—2—CⅠ—1—AⅢ—1—CⅡ—3—

5、AⅠ—2—BⅢ—2—AⅡ—1—BⅠ—3—C注:Ⅲ—每亩3000株Ⅱ—每亩2000株Ⅰ—每亩1000株103—亩施肥180kg2—亩施肥120kg1—亩施肥60kgA—肥料N∶P∶K配比1∶1∶1B—2∶1∶2C—3∶1∶43.1.2不同土壤栽培对比试验分别选择山地改良土壤、缓坡山地四纪红壤、农田、废石料场石砾土、缓坡山地黄壤5种不同的土壤进行栽培对比试验,主要进行适应性观察,不设重复排列。种植密度除赣州市林科所每亩种植2000株(1m×0.33m)外,其余四个试验点种植密度均为每亩种植1000株(1.5m×0.44m

6、)。3.2整地方法种植前先清除杂草、石块,然后按设计行距开宽10cm,深10cm的种植沟。3.3种植方法将皇竹草3~4节砍为一段,剥去叶片,平放于沟中,盖细土4―5cm,栽后一周保持土壤湿润。3.4抚育管理3.4.1苗期管理待苗基本出齐后,开始中耕锄草、追肥。不同土壤栽培对比试验第一年每亩施复合肥60kg,第二年每亩施复合肥100kg,第三年每亩施复合肥120kg。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肥料N、P、K不同配比正交试验按试验设计施肥。3.5.2越冬管理在霜期到来前进行刈割,留桩2cm,自然越冬。保茎的方法是:10先挖沟

7、窖,将伐下的茎秆平铺堆放,上覆7—10cm泥土。3.6观察记载待苗基本出齐后,每5天进行一次生长量、物候期观察。3.7产量测定11月底进行当年产量测定。4结果分析4.1产量指标分析4.1.1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肥料N、P、K不同配比正交试验由表1、表2可以看出,在瘠薄山地红壤种植皇竹草,对密度因素而言,以每亩种植3000株最佳,对施肥量因素而言,以每亩施肥180kg为佳,对肥料N、P、K配比因素而言,以2∶1∶2的为最好。试验组合以Ⅲ—3—B为最优。经方差分析,不同施肥量因素的产量差异显著,不同密度因素的产量差异极

8、显著。表1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表L9(34)列号试验号密度12施肥量3肥料配比4亩产量(kg)11(1000)11(100)1(1∶1∶1)3201.6021(1000)22(200)2(2∶1∶2)4015.3431(1000)33(300)3(3∶1∶4)4584.5142(2000)12(200)3(3∶1∶4)4615.6452(2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