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民居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

ID:15833684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6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_第1页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_第2页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传统民居10月15日,第18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在山东建筑大学隆重召开。会议就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传统民居的生态智慧、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等三个学术主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通过其中的几个报告,以及上网查阅资料,我对中国传统民居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为:1.与气候,环境相结合,舒适了人民的居住,当然,这个优点被我们完美的保留了下来2.中国传统民居体现了建筑原生态的特点,这也是现在的建筑所缺乏的3.中国的传统民居非常完美的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点。下面,由一些典型的例子来具体说说中国民居的特征。江南水乡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

2、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传承着一切居住、生活方式。形成原因  1、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特点对建筑的影响  2、南方地形复杂  3、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多是形似马头的墙,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这种高出屋顶的山墙,确实能起到防火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  4、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南方建筑粉墙黛瓦,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5、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水又是中国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水围绕着民居,民居因水有了灵气,水路也是运输的主动脉典型民居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

3、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建筑结构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用传统的罩、木鬲扇、屏门等自由分隔。梁架仅加少量精致的雕刻,涂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绘。房屋外部的木构

4、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反映文化从汉代起,江南水乡开始居住官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局面使大批人向南迁徙,这一趋势使南方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经济重心从此南移。唐代,这里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宅。随着南宋建都杭州,江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到了明清,江南已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达官显贵、地主富商、文人雅士纷纷选择此地建宅,山庄别墅,亭台楼阁,处处皆是,各具特色。下面,再来说一说传统建筑原生态的特点:今天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引发了环境的污染。人居环境的日益恶化以致于人们又重新关

5、注于环境。而传统民居建筑关于环境的选择,住房型态的分析等都反映了实际生活的利弊,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生活经验总结。它融宗教及民间信仰,神化与艺术及日常行为于一体,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朴素的自然环境观的理解及对理想居住模式的追求,而这种理解及追求我们可以定义为一种深藏于人们内心的“原生态”模式的追求。这种“原生态”模式深藏于每个人,每个民族及每一种文化之中,往往不自觉的引导人们的景观设计和改造。所以,揭示传统民居中的“原生态”模式及其深层含意,对现代人类追求美好居所和居住环境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从传统民居的选址模式中,表现出两种基本特征,其一,是资源特征,即山清水秀,土地肥沃

6、,阳光充足,植被茂密。其二,是空间结构特征,即建筑群落空间布局依山就势,充分地结合地形地貌。黄姚古镇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耸立,清溪环绕,珠江、姚江、兴宁江蜿蜓环绕汇合于街区。古镇占地3.6平方公里,古街呈条带状,东西长南北窄。古镇老街用青石板砌成,沿着老街分布着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民居,庙宇祠堂、亭台楼阁。古建筑屋顶大多采用硬山、悬山、歇山结构,部分建筑采用石柱支撑,柱上有雕刻,琉璃瓦屋顶,青砖青瓦,雕刻的木板屋檐给人古色古香的韵味。以上就是我对中国传统民居的认识,中国传统民居无不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灵巧。中国传统民居的许多优点都被传承下来,不断地造福子孙后代,但是,也有一

7、些很好的地方被人们渐渐遗忘。面对这个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改进和强化,让人们有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