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刑事错案的防范机制——以审判环节为研究视角

浅谈刑事错案的防范机制——以审判环节为研究视角

ID:15840825

大小:338.00 KB

页数:229页

时间:2018-08-06

浅谈刑事错案的防范机制——以审判环节为研究视角_第1页
浅谈刑事错案的防范机制——以审判环节为研究视角_第2页
浅谈刑事错案的防范机制——以审判环节为研究视角_第3页
浅谈刑事错案的防范机制——以审判环节为研究视角_第4页
浅谈刑事错案的防范机制——以审判环节为研究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刑事错案的防范机制——以审判环节为研究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刑事错案的防范机制——以审判环节为研究视角1、相关定义1.1、基本概念及理论阐述控及政策、法规、规则提供上来。同时要发挥”元治理”作用,为多元主体开展治理作出宏观性、制度性的安排,使之保持公共目标的一致性。其次,政府要充分发挥行业第三部门及社会自主组织的新兴治理力量作用。最后,公众作为食品安全的最终相关者,与政府、市场及行业第三部门相比,是最不可能发生”道德风险”的群体。因此,要发挥好群体性、基础性治理力量作用。(三)公开透明。公共治理的方法与手段多样化的特征和服务导向、市场导向理念,必然要求食品安全治理做到过程与结果都要公开透明。首先,在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各方主体之中,政府和行业第三部门

2、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强化政府权力监督和行业第三部门的行为监督。其次,政府要主动信息公开,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同时建立公众参与的听证制度、接受公众利益表达制度等。最后,要保障食品安全治理公开透明,关键是要建立公众评价政府绩效制度,通过公众评价,促使政府不断提高监管的效能。15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基本概念研究交通事故(又称道路交通事故)的概念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交通事故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造成的人员伤残、死亡的人身和财产损害的事件。广义上的交通事故包括铁路机车、船舶、航空器运行造成的损害。狭义上的交通事故是指公路运输和城市交通中车辆造成

3、的事故3,即道路交通事故。侵权法调整的通常是狭义上的交通事故。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对交通事故的解释为:车辆或其他交通物体在道路上所发生的意料不到的有危害的事件,这些事件妨碍着交通行为的完成,其原因常常是由于不安全的行动或不安全条件或二者的结合,或者是一系列不安全行动或一系列不安全条件所致。日本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凡在道路或供一般交通使用的场所因车辆之类的交通工具所引起的人身伤亡或物品的损坏,称之为交通事故4。对于交通事故的提法,历年来,法律法规表述不尽相同,1992年《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将其规定为道路交通事故,特别表明”道路”,目的是将它与水面、空中的交通事故予以区别。2004年《道路交通安

4、全法》第119条使用了交通事故的概念,但本意上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损失的事件2。009年通过于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使用了”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提法,是指因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过失或意外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而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自《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出台后,学理上对道路交通事故保持了较为一致的表述,其含义与法律法规保持一致5。有学者其后研究时使用”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认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后果就是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6,还有学者使用车辆驾驶人的责任3于敏:《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与过失相抵》,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版,第46页。4管满泉:《道路交通

5、事故损害赔偿》,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5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说明)》,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55页,转引自廖焕国:《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6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说明)》,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99页,转引自廖焕国:《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4甚至直接称之为交通事故责任的,这些属于个别现象。总的来说,交通事故范围过宽,走出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权责任法的调整范围。侵权责任法采纳并专章规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范围较之于道路交通安

6、全法之规定,则较为狭窄,不能涵盖所有道路交通发生事故的类型。侵权责任法对非机动车所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如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造成的责任事故未作明文规定;对此,不能认定也不能说明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只能说侵权责任法侧重调整机动车引起的交通事故而已7。《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依据上述对交通事故的学说、法定定义,准确界定交通事故,应考虑以下因素:车辆、道路、运行、具有发生状态、具有交通性质、损害后果8。从民事侵权责任的角度来看,交通事故的主要要素包括:车辆、道路、交通状态和交通

7、参与人。(二)交通事故的要素1.车辆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第2项的规定: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作出该区分的主要目的在于判定民事侵权责任时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另外,从管理角度来看,也有区分之必要,所以,立法者从多元的角度予以了相应的规定。2.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第2项规定,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