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小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D:15849495

大小:43.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8-06

乡镇小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乡镇小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乡镇小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乡镇小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乡镇小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镇小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2年8月21日第23期我市乡镇小康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中共丽水市委副书记施基城到2005年全市基本实现小康,是2000年市一次党代会上确定的奋斗目标。三年来,我市以乡(镇)村为基础,以县(市、区)为基本实施单位进行小康建设,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到2001年底止,全市已有39个乡镇、1137个村通过市、县两级考核,达到了浙江省乡(镇)、村小康标准,分别占全市乡镇和村总数的20%和31%。通过乡镇小康建设工作,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得到了发展。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基础和经济发展条件

2、不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多数乡、村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生活条件较差。我市要全面实现小康将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认清当前小康建设面临的形势,提出对策和建议,是我们亟需研究的课题。一、我市农村小康建设的主要做法20三年来,小康建设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促进了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稳步地推进了农村小康建设工作。主要做法有:1、利用当地资源,积极探索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途径,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农村小康的实现,最关键的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

3、了,农民才能增收,生活质量才能提高,小康才能实现。为此,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从当地实际出发,引导农民培育特色产业,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一是利用山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丽水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多是我市的一大特征。各地以山区资源为依托,做好“山”字文章,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食用菌、茶叶、高山蔬菜、水(干)果、中药材、竹木等产业,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遂昌县三仁畲族乡,笋竹资源丰富,竹园面积达1.6万亩,人均近2亩。为了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该乡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实施万亩竹林

4、高效示范园区项目建设,聘请浙江林学院的教授及竹林专家为技术顾问,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生产,竹笋单产由亩均200斤提高到1000斤,亩均立竹量由60株增加到130株,经济效益明显。该乡的“小忠冬笋”20荣获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远销日本、韩国等地。2001年,该乡农民人均收入达3081元,其中竹业收入占35%,是我市首批实现小康的两个乡镇之一,也是全省18个少数民族乡中唯一的小康乡。二是发挥中介作用,调整农业结构。我市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市场、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户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过努力,全市种植业结构的粮经

5、比已调整为66.5:33.5,畜牧业的比重有较大提高,渔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区域布局进一步合理。莲都区的碧湖镇,是一个传统的产粮大镇,近几年来,他们发挥丽水市碧湖农副产品产销合作社、莲都区庄稼人农产品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把莲都区碧湖镇的农产品销往上海、杭州、宁波、江苏、温州等地,解决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测算,全年种植各种蔬菜可使碧湖镇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20三是龙头带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市把培育、扶持龙头企业作为拉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来抓。出台了有关政策,确定了一批龙头

6、企业,在资金、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据统计,全市产值超百万元的加工型企业有180家,超千万元的有48家。这些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千家万户,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庆元县的隆宫乡,以竹资源为依托,发展加工业,生产竹筷、竹席等系列竹制品,成品、半成品企业达40多家,还有二、三百家与其配套的家庭工厂,不仅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带动了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既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四是利用区域优势,招商引资办工业。如青田县的温溪镇,利用毗邻温州的区位优势,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开展招商引

7、资,引进温州等地的企业。形成了鞋革、服装、五金、建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2001年该镇实现工业产值12.5亿,农民人均收入达3208元。再如缙云县的新碧镇,利用毗邻永康的区位条件,主动接受辐射,通过兴办工业园区,加强服务,引进永康企业,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从而达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20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各县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创业,劳务输出。云和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食用菌异地开发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引导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外出从事农业开发等,达到异地致富奔小康的目的。2001

8、年,云和县有6000多农民,到黑龙江、云南、贵州、新疆、西藏等16个省(市)84个县,从事食用菌、茶叶等农业开发,年创产值7000多万元,创利3000多万元。龙泉市塔石乡南弄村,全村800多人,近一半人外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