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基本知识与运行管理

滴灌基本知识与运行管理

ID:15866849

大小:10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8-06

滴灌基本知识与运行管理_第1页
滴灌基本知识与运行管理_第2页
滴灌基本知识与运行管理_第3页
滴灌基本知识与运行管理_第4页
滴灌基本知识与运行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滴灌基本知识与运行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滴灌基本知识与运行管理前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节水灌溉是实现精准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作物增产、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发展农业生产,实现精准农业,对节水灌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替代”上,即现代的灌溉设施替代传统灌溉设施;精准灌溉替代模糊灌溉;水、肥、药集成技术替代单纯的灌水技术,灌溉设施作为设施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农业的发展。这是我们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效益对灌溉事业的基本要求,也是节水灌溉建设努力的方向。节水灌溉的发展,也带来了人的观念的转变,主要是在

2、灌溉上由“浇地”的观念变为“浇作物”的观念;带来了耕作制度的改变,主要是作物密度合理提高,生育期施肥由机械中耕施肥变为了随水滴施;带来了管理方式的革新,变分散式灌水为统一、科学、专业的滴水,在管水上主要是由常规灌的管理模式革新为滴灌技术的管理,灌水上由“暴饮暴食”革新为根据不同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规律的适时适量灌水,农艺管理措施也相应发生了变革,每个职工的承包管理定额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带来了技术革新和新科技、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如滴灌材料、土壤墒情监测、测土施肥、自动化控制等,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

3、发展。在我们七师大面积建设和使用滴灌具有“四个必要”:1、从中低产田向高产田发展的必然要求;2、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3、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然要求;4、职工增收、团场增效的必然要求。随着十一五期间大面积滴灌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再加上原有滴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土地整理滴灌的实施,2010年农业生产中全师使用滴灌面积122万亩,主要灌溉作物为棉花,其余为番茄等作物。滴灌的使用,取得了受灾之年增产增收的实效。第一章滴灌的定义、常用术语及特点一、定义:滴灌——即滴水灌溉,是通过一套管

4、道系统将有压力的水直接输送到每棵作物根部,水由每个滴头直接地、缓慢地滴在作物根系最发达区域土壤中,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区土壤始终保持最优含水状态的灌溉方法。笔者认为,目前在大田应用中比较成熟的就是固定首部、地埋干管的滴灌,轮灌方式的主流方向应该是支管轮灌。19二、常用术语1、扬程:单位重量液体通过泵所获得的能量叫扬程。泵的扬程包括吸程在内,近似为泵出口和入口压力差。扬程用H表示,单位为米(m)。泵的压力用P表示,单位为Mpa(兆帕)。它们之间存在着换算关系。10米=0.1Mpa。2、压力损失:水流在

5、管道流动,需要克服各种阻力而消耗能量,在管道内一般表现为压力的不断下降,下降的数值就是压力损失。压力损失和水头损失是一个意思。3、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水断面的水体体积叫流量。流量用Q表示。对水泵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泵排出液体的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小时(m3/h),升/秒(l/s),立方米/秒(m3/s)1L/s=3.6m3/h1m3/s我们通常又叫成1个水如:0.1个水=0.1m3/s=100l/s=360方/小时4.灌水定额:单位面积上一次灌溉的水量。以立方米/亩次为单位。5.灌溉定额:作物生

6、育期内各次灌水定额的总和。以立方米/亩为单位。6.灌水次数:指作物生长期内浇水的遍数。⒎田间持水量:在不受地下水影响且没有地表蒸发的情况下,土壤充分湿润和重力水排走之后,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称作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不是一种平衡,而是一种继续排水但非常缓慢的状态。当进入土壤的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时,一般只能增加土壤的湿润深度,而不能增加土壤的含水量,田间持水量一般被视为作物有效水的上限。⒏调萎系数:由于蒸发,土壤水库中的水不断减少,土壤水吸力逐渐增大,当吸力达到约1.5mpa(粘性土壤较大,砂

7、土较小)时,作物不再能够吸收水分,并且永久枯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调萎系数。田间持水量与调萎系数之间的土壤含水量,是土壤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称土壤有效含水量,以土壤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的有效含水量变化很大,从轻质土壤的3%至重质土壤的15%。⒐灌溉制度:作物全生育期内各阶段的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水周期、一次灌水延续时间组成灌溉制度。19灌水定额和次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具体结合各作物生育特点及需求、土壤性质和气象因素来确定。一般应由农业技术部门根据试验及生产实践经验总结计算确定。无试

8、验资料时,可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按彭曼法计算,计算出总需水量后,根据各生育期的需水量确定不同时期的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确定总的灌水次数,合理分配灌溉水量。⒑轮灌制度:一个滴灌系统不是按全面积同时滴水设计的,是在保证最高峰需水期能按合理时间将需要的水量供应结束并结合水利分流学原理设计的。轮灌制度是不同滴灌系统按规范在保证灌水均匀度的前提下,将几个不同灌水单元(灌水小区)组合成一个轮灌组,系统若干个轮灌组按顺序进行灌水的制度。轮灌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根据实际铺设滴灌带的情况、各分干管所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