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

【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

ID:15869070

大小:56.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8-06

【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_第1页
【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_第2页
【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_第3页
【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_第4页
【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_第5页
资源描述:

《【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

2、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录音整理】张英进:从鲁迅到张爱玲39【张英进:】非常高兴有机会到

3、暨南大学,我上次到暨南大学做演讲是09年,一转眼就好几年过去。这次有机会到更大的讲堂,百年暨南文化素质大讲堂做讲座,跟大家交流学术信息,非常荣幸。我就不多做铺垫,直接开始进入今天的话题。大家看今天的标题,鲁迅和张爱玲当中我使用了省略号,我是想让大家重新思考两个比较出名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关系。先看一下说法。从鲁迅到张爱玲,这个说法表示了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不同的认识。大家如果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发展,应该就会知道张爱玲长期被排斥在我们的文学史之外。原因是什么呢?我今天不多做解释,我要解释的就是说,当我们重新将张爱玲引进文学史的时候,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更值得思考的部分。将张爱玲引进

4、学术研究,基本起点是在九十年代初,相当的迟。大家如果了解张爱玲的话,张爱玲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才重新进入国内。一下子到九十年代,发展非常快,形成张爱玲热。与此同时,张爱玲进入研究学者关注的视野。最早的时候是严家炎,他当时是北大中文系系主任,他到了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做客座教授,开了一门课,这就是“从鲁迅到张爱玲”,由此来界定中国现代文学从民国初期到1949年的发展。这之后,就是李欧梵,他当年在洛杉矶加州大学任教,同时继续开“从鲁迅到张爱玲”的课程。随着研究的发展,这两位相继演绎成为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识形态、历史观念、文学理论、性别取向和人生态度。“从鲁迅到张爱玲”,不仅仅表述了中国现

5、代文学的课程设计,而且指涉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流变,以及90年代以来社会价值取向的逆转。换句话来说,流变背后有它的价值逆转。回头来看,最早推出张爱玲在文学史中重要性的是胡兰成。胡兰成1944年在上海的《杂志》期刊上发表《评张爱玲》一文,很清楚将鲁迅和张爱玲这两位作家并列起来。这个并列很有意思,跟我刚才提到的几位学者的描述比较接近。胡兰成这么说,“鲁迅之后有她。她是一个伟大的寻求者。”1944年张爱玲还相当年轻,出名不久,一下就被奠定为“伟大的寻求者”。从张爱玲的作品中,胡兰成提出很重要的一个价值取向,他说“文学从政治走回人间……寻求……自由、真实而安稳的人生”的途径,从此铺垫了

6、“鲁迅=政治、斗争,而张爱玲=人间、安稳”的二元对立的文学价值观。”一开始将鲁迅和张爱玲相提并论时,就已经揭示出后面价值取向的不同。真正将张爱玲引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是夏志清。夏志清1961年发表英文版《中国现代小说史》,它是最早在北美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专著,是比较有影响的一本专注。1971年出了英文版第二版,99年出了第三版,第三版是第二版的再版。中文版79年翻译出来,慢慢进入大陆学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大家基本上都认为,夏志清61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英文版,为日后的“张学”奠了基础。夏志清2000年在香港开张爱玲研讨会时,欣然接受“夏公”荣誉的时候,自称“十分感动,

7、十分感激”,不禁问道:“不知怎么地历史的发展就站在我这一边。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大家想一想,夏志清这句话如果是对你们提出的,你们怎么回答?我们要分析一下,夏志清说的是什么“历史”?谁的历史?他“这一边”包括了什么人?与他相对的又是哪一边?历史发展如何想象成“站在”某一个人那边?我们知道历史是大历史,怎么会站到某一个人一边?他这一番话非常自信,这是2000年。他这一句话问的方法,使我想起了张爱玲比较著名的一篇小说《倾城之恋》。类似的“无知”在《倾城之恋》结尾的“奇迹”:“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