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 土壤有机碳 碳汇计算

落叶松 土壤有机碳 碳汇计算

ID:15872410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6

落叶松 土壤有机碳 碳汇计算_第1页
落叶松 土壤有机碳 碳汇计算_第2页
落叶松 土壤有机碳 碳汇计算_第3页
落叶松 土壤有机碳 碳汇计算_第4页
落叶松 土壤有机碳 碳汇计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落叶松 土壤有机碳 碳汇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落叶松论文: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库的时间动态及对林分碳循环的贡献【中文摘要】本研究选择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固定样地和四组年代序列样地(包括159块二级样地),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可溶性碳、pH、电导率、容重以及有效硅,并估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落叶松林全年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在263~264gC·m-2,生态系统呼吸RE在718~725gC·m-2,总初级生产力GEP在981~989gC·m-2。不同时间段环境因子变化对净生态系统交换量的影响存在差异,

2、下午(12:00—24:00)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对饱和蒸汽压亏缺VPD的变化反应较上午(0:00—12:00)迟钝:上午光能利用效率高达0.6284mol·mol-1,是下午的1.14倍;随温度上升,上午净生态系统交换量增加的幅度是下午相应值的1.5倍(气温>15℃)。上述上、下午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对其环境因子的反应差异,导致了落叶松林90%的生态系统碳汇在上午完成,而下午相同时间内仅完成碳汇总量的10%;上午生态系统生产力占全天的60%,下午占40%,叶片水平发现的上午光合能力明显高于下午3倍的结果支持上述生态系统水平的发

3、现。2)落叶松生长过...【英文摘要】Larch(Larixgmelinii)plantationwaschosenastheconcernofthisresearch.Onepermanentplot(25-yearsofobservation)and4chronosequenceplotseriescomprising159plotsoflarchplantationsinnortheasternChinawerestudied.Soilorganiccarbon,totalnitrogen,alkali-hydrolyz

4、ableN,DOC,pH,ECandeffectivesiliconweresettled,andthecarbonsinkoflarchplantationecosystemwasestimated.Followingconclusionsweregot:1)AnnualNEE(netecosystemexchange),RE(ecosystemrespiration)andG...【关键词】落叶松土壤有机碳碳汇计算【英文关键词】larch(Larixgmelinii)soilorganiccarboncarbonsinke

5、stimation【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Q2:139938848【目录】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库的时间动态及对林分碳循环的贡献摘要3-5Abstract5-61绪论10-151.1土壤碳循环的研究进展10-111.2土壤碳动态的研究方法11-121.3森林CO_2通量的研究进展12-131.4本研究目的和意义13-152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碳汇测定及不同时间段的通量差异15-272.1研究地概况152.2研究方法15-172.2.1落叶松人工林CO_2通量的测量方法162.2.2气象因子的测量方法162.2.

6、3CO_2通量数据的校正与计算16-172.2.4数据插补172.2.5叶片光合速率的测量172.3实验结果17-242.3.1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特征17-182.3.2落叶松林生长季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关系18-192.3.3落叶松林生态系统呼吸(RE)与空气温度(Ta)的关系19-202.3.4不同时间段叶片光合速率的差异20-222.3.5不同时间段落叶松林环境因子和碳通量的全年变化特征22-232.3.6落叶松人工林的碳收支总量及不同时间段差异232.3.7不同时间段环境因子对落

7、叶松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的影响23-242.4讨论24-252.4.1落叶松林的碳收支24-252.4.2不同时间段落叶松林碳收支差异的原因分析252.5本章小结25-273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碳、氮及其他理化性质的变化27-473.1实验方法27-293.1.1研究地概况273.1.2样地设置和土壤样品采集27-283.1.3土壤样品的处理和测定28-293.1.4数据处理293.2实验结果29-423.2.1老山样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储量以及pH、电导率、容重、有效硅含量和碳氮比的变化29-383.2.2

8、帽儿山样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储量以及pH、电导率、容重、有效硅含量和碳氮比的变化38-393.2.3东山样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储量以及pH、电导率、容重、有效硅含量和碳氮比的变化39-403.2.4大青川样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储量以及pH、电导率、容重、有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