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乙烯、乙炔的形成

甲烷、乙烯、乙炔的形成

ID:15873951

大小:11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6

甲烷、乙烯、乙炔的形成_第1页
甲烷、乙烯、乙炔的形成_第2页
甲烷、乙烯、乙炔的形成_第3页
资源描述:

《甲烷、乙烯、乙炔的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甲烷、乙烯、乙炔的形成Hzoue/2009-7-11涉及知识:1.电子亚层理论2.价键理论(V.B.法)3.杂化轨道理论4.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法)一、电子亚层理论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由普朗克的氢原子结构模型和量子力学的引入,电子层会有亚层的排布,就是所谓的电子云,又称原子轨道。原子轨道分为s、p、d、f四种轨道,对于确定存在这些原子轨道的每一层电子中:s轨道有1个,p轨道有3个,d轨道有5个,f轨道有7个。每一个轨道允许容纳自旋相反的两个电子。图1s轨道和p轨道形状(左边的为s轨道形状)例如碳原子,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表示其第一层只有s轨道,第二层有s轨道

2、和p轨道,其中第一层的s轨道有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第二层的s轨道有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根据洪特规则,要使原子能量最低,则p轨道的两个电子要自旋相同且分布到不同的轨道上去。即其轨道表示式如图2。1s2s2p图2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二、价键理论(V.B.法)现代价键理论包含如下几个要点:1.共价键的形成:A、B两原子各有一个成单电子,当A、B相互接近时,两电子以自旋相反的方式结成电子对,即两个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能相互重叠,则体系能量降低,形成化学键,亦即一对电子则形成一个共价键。形成的共价键越多,则体系能量越低,形成的分子越稳定。因此,各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尽可能多地形成共价键。版权所有·中国高

3、中生论坛http://senior.topzj.com第3页共3页2.共价键的键型:σ键与π键σ键是由原子轨道以“头碰头”形式重叠而形成的;π键是由原子轨道以“肩并肩”形式重叠而形成的,因为“头碰头”形式重叠比“肩并肩”形式重叠更大,所以σ键比π键更牢固稳定。其他有关的信息不一一提供。一、杂化轨道理论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若干类型不同而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相互混杂,重新组合成一组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新轨道,这一过程称为杂化。经过杂化而形成的新轨道叫做杂化轨道。对于碳原子而言,首先将2s轨道上的一个电子激发到2p的一个空轨道上,然后第二层的一个s轨道(有一个电子)和三个p

4、轨道(有三个电子分散在三个p轨道上)进行杂化形成sp3杂化,产生四个杂化轨道,每个杂化轨道含有的s轨道成分和的p轨道成分。这4个轨道与四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σ键,于是形成了甲烷。若第二层的一个s轨道(有一个电子)和两个p轨道(有两个电子分散在p轨道上)进行杂化形成sp2杂化,产生三个杂化轨道,每个杂化轨道含有的s轨道成分和的p轨道成分。这3个轨道分别与两个氢原子的1s轨道和另一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重叠形成C-C、C-H的σ键,另外还有一个p轨道与这三个键形成的平面垂直,两个碳原子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C-C的π键,这样就形成了乙烯。所以碳碳双键中一个为σ键,

5、另一个为π键。若第二层的一个s轨道(有一个电子)和一个p轨道(有一个电子在p轨道上)进行杂化形成sp杂化,产生两个个杂化轨道,每个杂化轨道含有的s轨道成分和的p轨道成分。这2个轨道分别与一个氢原子的1s轨道和另一个碳原子的sp杂化轨道重叠形成C-C、C-H的σ键,另外还有两个p轨道与两个σ键形成的直线两两垂直,两个碳原子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两个C-C的π键,这样就形成了乙炔。所以碳碳叁键中一个为σ键,另外两个为π键。图3sp3杂化轨道的其中一个方向上的形状版权所有·中国高中生论坛http://senior.topzj.com第3页共3页一、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

6、PR法)该理论认为,一个共价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A周围所配置的原子B(配位原子)的几何构型,主要决定于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层中各电子对间的相互排斥作用。这些电子对在中心原子周围按尽可能互相远离的位置排布,以使彼此间的排斥能最小。所谓价层电子对,指的是形成σ键的电子对和孤对电子。孤对电子的存在,增加了电子对间的排斥力,影响了分子中的键角,会改变分子构型的基本类型。根据此理论,只要知道分子或离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就能比较容易而准确地判断ABn型共价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在甲烷中,四个σ键的电子对排斥要最大,形成空间正四面体。在乙烯中,三个σ键的电子对排斥要最大,形成平面正三角形,另

7、外的一个p原子轨道垂直于此平面。在乙炔中,两个σ键的电子对排斥要最大,形成直线,另外两个p原子轨道所在直线与两个σ键所形成的直线要两两垂直。参考文献:1.《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高中课本《物质结构与性质》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版权所有·中国高中生论坛http://senior.topzj.com第3页共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