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制冷与直燃机的性能比较

电制冷与直燃机的性能比较

ID:15874271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电制冷与直燃机的性能比较_第1页
电制冷与直燃机的性能比较_第2页
电制冷与直燃机的性能比较_第3页
电制冷与直燃机的性能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电制冷与直燃机的性能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制冷机组与直燃式溴化锂机组的性能比较一、能耗比目前世界以采用电动式空调制冷机为主流,因为电动式机组的体积小、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电动式机组比燃气直燃式机组可节省30%的能源消耗。在制冷机组的能效方面,从机组的COP值(制冷量KW/输入功率KW)比较,可以看到电制冷机组的能效远比直燃机组高。现一般节能型电制冷机组,单位制冷功率为0.7KW/RT,COP值为5。直燃式机组的COP值约为1.1。电制冷机组的COP值为直燃式机组的4.5倍。说明电制冷是节能产品。直燃式机组发生器的燃烧效率比火力发电的效率低,更不用说水电和核电了。燃烧产物对大气有污染。溴化锂机组节电不节能,是耗能产品

2、。单级、双级吸收式机组则只适合在有余热、废热的地方使用。二、溴化锂制冷机组消耗能量多,还表现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耗电上,各类制冷机组冷却水的需要量如下所示:制冷机组类别冷却水流量T排热量相对值(以电制冷为基础)冷却水流量相对值(以电制冷为基础)电制冷机每冷吨0.200L/s5.0oC100%100%单级吸收式每冷吨0.227L/s5.5oC125%114%双级吸收式每冷吨0.250L/s5.5oC137%125%直燃式每冷吨0.278L/s5.5oC153%139%冷却水的多少表示排热量的大小,即能源消耗的大小。冷却水流量大,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功率消耗大,同是水泵、水管、冷却塔

3、的初投资费用也随之增多。三、电制冷机组采用的制冷剂是HCFC/HFC其使用得到ARI、ASHRAE及EPA之认可,对机组材料没有腐蚀作用,对机组运行寿命没有影响,一般使用寿命为25~30年。在1938年安装的特灵牌离心式冷水机组中,超过90%的机组至今还在运行。溴化锂机组采用的制冷剂是水及溴化锂溶液,对碳钢的腐蚀性较强,严重影响机组寿命,一般运行寿命为10年左右。再者,其制冷量和效率有逐年降低的现象。商用楼宇建筑面积的利用率一般在一年到两年后才能达到百分之百,那时才是机组发挥其满负荷制冷功能的时候,但此时溴化锂机组的制冷量已呈现衰退趋势。故在机组选型时,其设计负荷一般比电制冷

4、机组多预留20%。四、溴化锂机组性能不稳定溴化锂机组对气密性要求很高,只要渗漏少量空气就会破坏真空度,导致机组性能大幅度下降。五、电制冷机组无结晶现象溴化锂机组,需要经常对溴化锂溶液的浓度进行监测,运行中常有结晶现象发生,必须及时予以排除,否则将严重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所以,溴化锂机组对运行维护所要求的技术水平较高。六、溴化锂机组耗电量小。在停电时虽可由备用发电机供电继续运行,但空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水塔、水泵及末端装置配合才能产生空调效果。因此,在停电时,只用备用发电机供电给溴化锂机组,其空调效果同样不能发挥,而水塔、水泵及末端装置的耗电量比溴化锂机组大的多。七、电制冷机

5、组的负荷调节范围宽,可由100%调节到10%。溴化锂机组对空调负荷的变化不能即时作出反应和进行调节,其调节范围有限。八、电制冷机安装容易,操作简单、维修少,溴化锂机组的安装工作量比电制冷机组的大,且操作复杂,维修工作量多。九、在相同制冷量条件下,电制冷机的体积比溴化锂机组的体积小,重量比溴化锂机组轻。十、溴化锂机组要受燃料及其供应的限制,所需燃气系统有潜在的火灾危险性。因此,对直燃机组的机房和周围环境的防火安全和环保有较高的要求,直燃机运行时需大量新鲜空气,如放置于地下室,会增加通风系统的负担,导致系统增大.十一、大多数的溴化锂机组在长期不使用时,需要把溴化锂溶液从机组抽出并

6、储存在储液罐里,并充氮气保护;在机组再次启动时,机组需抽出氮气,重新罐注溴化锂溶液并开机。增设溴化锂储液罐和充氮气设备,增加了投资,增加了溶液和空气接触的机会,占地面积也增多了,对操作人员要求高。电制冷机组可省去此麻烦和费用,电制冷机组所面对的CFC问题,由于各国政府的支持,各有关生产厂家的努力研究,现已开发出了新的制冷剂来代替CFC,从而获得解决,如CFC-11可由HCFC-123替代,CFC-12可由HFC-134a替代,对发展中国家,HCFC-123和保留的HCFC-22,允许使用时间2040年。溴化锂吸收式机组所面对的问题:1、溴化锂溶液有较强的腐蚀,对机组寿命有不良

7、影响;2、结晶影响机组效率及操作;3、制冷量和效率逐年衰减。国内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与国外的差距一、型式与结构方面国外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品种规格很多,做到了充分利用热能资源,而国内主要是蒸气型,热水型尚不多,直燃式刚起步,许多关键性问题,如安全性、可靠性、自动化控制方面,还存在差距。在机组的结构方面,仍应进上步缩小体积与减少重量。国内高效传热管的推广应用,除进行一定的中间试验外,还要求提高管材的质量。在机组的外形方面,还应搞优化设计,使布局更加美观、合理,同时要使机器内部的管簇排列方式和布局方式更趋合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