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网络与经济

第7讲 网络与经济

ID:15886796

大小:54.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8-06

第7讲  网络与经济_第1页
第7讲  网络与经济_第2页
第7讲  网络与经济_第3页
第7讲  网络与经济_第4页
第7讲  网络与经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7讲 网络与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讲网络与经济2007年5月22日昨天我们讲了网络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分析方式、研究工具,并对社会学理论的实质性问题予以探讨,探讨的课题比较宏观,即经济和网络的关系,讨论的两个理论还是比较集中的,一个是嵌入性理论(Granovetter),一个是结构洞理论(Burt)。今天我们看一下三篇我个人以为在网络和经济关系上是蛮重要的三篇文章,通常理论文章会我会列为必修,一些实证文章大多作为参考文章,第一篇是Uzzi的文章,是比较集中地来探讨Granovetter的嵌入性理论在经济影响当中的一个实证分析,在

2、ASQ上发表,Uzzi是Granovetter的学生。第二篇文章是Bosiot和Child的,他们把中国看成是关系资本主义和网络资本主义的,含义实际上探讨中国经济中为什么网络的作用这么大?这篇文章是理论导向的,主要是用理论来看中国的状况。最后一篇是周雪光教授和其他学者如李强、蔡禾他们合作的,探讨新的经济发展以后,中国公司里面的合同关系,解释合同关系的其中一个观点是网络观点。那现在来看看这三篇实证研究的文章。第一篇的题目是“Theparadoxofembeddedness”(嵌入性概念的悖论),AS

3、Q(行政科学季刊)是管理学中名位最高,最难发的杂志,原来由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编辑,有一些社会学界从事组织研究的、很少部分从事网络研究的会在这上面发文章,影响很大。文中的观点是,在谈到嵌入性的悖论时,认为在经济领域中交换关系是很普遍存在的,所以中国的交换关系人们有一个对合作者、竞争对手以及任何其他方式的在经济领域中相关他方、企业和法人的期望值,有了期望值就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交换关系事实上是给人们带来很多经济机会的,但是作者认为在经济领域中基本上可以化为两大完全不同的关系,很多文章都是用二

4、分法来看的。第一个是一臂之长(Arm’slengthties),它的含义是即时性的,不是一个私人层面的,是非个人化、非私人化的,这种关系通常是买卖关系,如合同关系,医院中医生和病人的关系等,是由于职业的原因而走到一起来了,这也是我们社会学界帕森斯教授提出的所谓普遍主义的,是两个角色之间的,非个人化,不带有特殊主义情感,同时由于它是非个人,非私人的,因此它是即时的,因此是不断变化的,变化中不是说关系的性质在变化,而是与你交往的人是在不断调整的。如果我们完完全全是分析私人性关系,一点情感性关系都没有,

5、就没有必要讲了。“Impersonal”和“constantshifting”这两个特征表明了什么叫一臂之长。与之相反的就是网络的关系,是嵌入性的纽带关系,与它相反的就有两大特征,它是个人层面发展的关系,是情感性的,是特殊主义的,是深度交往的,因此这种关系是实际存在,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冻结的,不想前面的关系那样,市场关系结束了,关系就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看所谓的“Arm’stie”有什么描述,很多理论都对经济领域的“Arm’stie”有所表述,承认这种纽带关系的存在,第一种理论是新古典的经济学理论(

6、Neoclassicaleconomicstheory,我的同事,一位经济学家不同意这种表述,认为是社会学家为了批判而给经济学加的标签,他以前在香港科技大学,现在在上海东欧管理学院,叫朱天教授,清华毕业,清华北大都访问过),社会学文献中是这么描述的,新古典经济学对“经济人”的假定,昨天已提到,“经济人”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都是非联系的,是独立的个体,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基础为导向的,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赢利,为追逐利益而奋斗,在追逐利益的过程当中,看到了市场上给他的信息,通过产品的价格和劳动力的价格看到全部

7、的信息,“Arm’stie”在这个理论中是可以存在的,但可以是不断变化的。当然有人会说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不是这么简单的,但是我们在抽象概括理论时则需要这样概括。第二个理论是交易费用理论,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种改进,它提到了两个对称的概念,一个叫机会主义的行为,一个叫合作主义的行为,交易费用理论承认经济人是利益本位的,是追逐利润的,虽然它们解释的目标在于经济形式或组织形式的选择究竟是市场还是企业?有两个假定认为经济人在考虑到交易费用的时候,都是机会主义行为的,如果你的交易费用大于非交易费用,与A的

8、交往费用大于与B的交往,那么很先让,机会主义行为告诉我必须要和B交往,这也是所谓的理智主义行为。由于他们都是机会主义的,所以很多关系都是不断变化的,是非个人化的。第三个理论是委托代理理论,Agency是代理人,实际上委托代理理论也考虑到了代理人的个人兴趣问题,个人兴趣由于往往脱离于代理者的利益,这样委托代理理论就告诉我们公司在运行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formalcontrolstructual,需要控制代理者为了个人利益而偏离公司给他的任务,这个我认为在我国国内转型经济当中是有很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