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对联方法与禁忌

第三课 对联方法与禁忌

ID:15889458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6

第三课 对联方法与禁忌_第1页
第三课 对联方法与禁忌_第2页
第三课 对联方法与禁忌_第3页
第三课 对联方法与禁忌_第4页
第三课 对联方法与禁忌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课 对联方法与禁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课对联的方法与忌讳□读故事,明联理一、读故事,明联理1、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附庸风雅。一天晚上,浓云遮月,伸手不见五指。他随口吟道: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这时,恰好隔壁的穷秀才来向他借一样东西。听明来意,他让秀才对出下联,方肯借物与他。秀才想了想,脱口说: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主人一听,正是佳对,于是高兴地把东西借给了秀才。□连海泛舟前面我讲了对联史话、对联的一般规则,今天讲一个下对联的应对方法。什么是应对呢?应对即根据别人的出句,对出另一联,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关于应对,古来有之,称之为“对课”,是练习诗词联赋写作的基本手段。也是对联初学者在所

2、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象我们盖楼房一样,应对是打基础,从未有听说过不经过应对练习,就能达到非常高的对联创作水平。对联创作基本上都是从“对句”开始的。古时候“对课”,是从单词到长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常是单词对练习到一定程度再转到词组对,词组对练习到一定程度再转到长句对。喜欢对联的朋友,大都要读《笠翁联韵》或者《声律启蒙》。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古对课课堂上先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题,人名、地名、物名皆可。好处是对比较熟悉的事物,以便容易联想。先是词性、结构的练习,然

3、后逐步加强平仄的区分,最后在语意、连接方面进行提高,最终达到对联格律所要的求各种要素。对句的一般概念中一个最重要的词语是“按对联规则进行应对”。我们知道了对联的“五规则”,它们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平仄相对,内容相关。这是对句所必需遵守的规律。至于前面的四条规则,有规可循,重点是内容相关。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内容相关的对句步骤和方法。一、对句步骤1、断句断句:是对联规则中的基本要素,合理地判断出句的节奏点。说白了,也就是分解出句。好比一台机器,当我们把它分解了,各种部件一目了然。要想对句,首先得学会断句。就象你要想学会造车,你首先得知道车是怎么构

4、成的。哪怕你是闭门造车,也得清楚出句是由哪些词组成的?各是什么词性?在联句中作什么成份?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应对。如何断句呢?一可根据联面的词性、词意分解联句。二是根据联面的声调平仄分析联句。请看:2006年“棉花坡杯”泸州市第二届中小学生楹联大赛题应对联:人人构建和谐,九州焕彩①从词性,词意进行分解:人(名)人(名)∕构建(动)∕和谐(形),九州(数量)∕焕彩(动词)②从声调平仄进行分解:人人∕构建∕和谐,九州∕焕彩7——∕︱︱∕——,︱—∕︱︱2、对词对词:这是对联规则中“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要素,即为每节奏点上的词找个相应的词来对。把上联的

5、下联对出来:“人人”对“处处”“个个”“时时”……“构建”对“打击”“营造”“提倡”……“和谐”对“分裂”“团结”“礼仪”……“九州”对“各族”“全国”“全球”……“焕彩”对“振兴”“复兴”“生机”……3、制律置律:这是联律规则中“平仄相对、仄起平收”要素,看平仄设置有没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对联平仄设置要素。仍以上联为例人人平平对仄仄构建仄仄对平平和谐平平对仄仄九州仄平对平仄焕彩仄仄对平平4、炼意炼意:这是联律规则中“语意相关”要素,即检查对句内容是否与出句联结紧密,最后得到了一个意境统一的对句。以上所说的:断句、对词、置律、炼意的“步骤

6、”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可能会有其它更直接、巧妙的方法或步骤,只要最后取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也行。下面就如何做到“语意相关”作详细叙述。二、找关联点对联,顾名思义,是即对又联,如果说平仄等要素是对,那么语意要素就是联。应对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这个“联”呢?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下面我们引入一个“关联点”的概念。什么叫关联点?“关联点”对于一副对联而言,它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具体的说也就是从出句中的“人、事、物、时、地、景”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通过某种

7、关系进行延伸或拓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切”。与之相反的就是“隔”,即不切。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出句的“关联点”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学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找出的“关联点”是不同的。这样,即便是同一个出句,大家就会对出气象万千的对句。可以说:只要所找的“关联点”是合理的,理论上都能够对出妙句来。有人会说,这个,我知道,关键是关联点怎么找呢?下面简单的介绍几种找“关联点”的方法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举例如下,先看清代车万育《声律启蒙》中一联的出句:两岸晓烟杨柳绿仔细读读,你会发现此句中“绿”字

8、的特殊性。此字不仅透露出最多的信息,还决定了此句的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