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知识与红酒文化

红酒知识与红酒文化

ID:15898956

大小:6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6

红酒知识与红酒文化_第1页
红酒知识与红酒文化_第2页
红酒知识与红酒文化_第3页
红酒知识与红酒文化_第4页
红酒知识与红酒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酒知识与红酒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喝酒寻开心不宜当药饮】    话说葡萄酒在中国渐渐打开销路,媒体关于葡萄酒保健功能的报道功不可没。近年来,韩国的葡萄酒进口呈明显上升趋势,饮者也是冲着其保健功能而解囊的。重视保健乃是人类的共性,然而,东亚人民对养生具有特殊的热情,但闻新方,便趋之若鹜。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人人都有选择和调配食品的自由。不过,笔者想通过这篇拙文表达一个想法:饮食是生活中一大乐趣。善待食品也就是善待自己。物应尽其用,食应尽其味。若要保持原味,就得讲求纯正。若要调味,则应调得艺术。无论保持原味还是进行调味,都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可口。药膳有一定的药效,但它也是美味的。否则的话,谁会花钱买“苦口”呢?在家里

2、熬一付汤剂喝了不是更有效吗?生姜和胡椒有健胃作用,至今没听说有谁把它们泡到上好的龙井茶里喝。饮食的搭配确实是文化底蕴的反映。  葡萄酒是醇郁的琼浆,这正是它令人愉悦的地方。怎么可以想象,泡上洋葱,弄出一股怪味道,然后屏住呼吸喝下去?这不是把好好的葡萄酒糟蹋了吗?谁舍得用几十元、近百元、甚至几百元一瓶的葡萄酒泡洋葱呢?若使用便宜的伪劣葡萄酒,难道不怕反而伤身吗?  葡萄酒是适于单喝的,不宜掺这掺那。有一段时间,国人时兴掺上雪碧喝,出了国仍沿用此法,着实被老外讥笑了一阵。人家在讥笑我们暴殄天物。现在又兴起洋葱酒,真还有点按下葫芦起了瓢的味道。中国是药酒大国,三蛇酒,三鞭酒,蛤蚧酒,枸杞酒,难

3、以尽数,可以随意选用,何必自己再去炮制这、炮制那?  葡萄酒本身确实有些保健作用,但是,它的价值和使命首先是“助兴”。我们必须明白,葡萄酒是把双刃剑。因为含有酒精和多酚,它便有活血化淤的作用。要知道,葡萄酒的活血化淤作用,再大也打不过丹参滴丸或麝香保心丹。特别是,酒这个东西,喝了会上瘾,越喝量越大,到头来,必然伤害肝脏的功能。在被称为葡萄酒王国的法国,好几位葡萄酒爱好者对笔者说,对于葡萄酒的危害,法国医生不止一次地发出了求援的SOS信号。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片面的文章,俯拾即是。广告就更不必说了:那有花钱宣扬自己缺点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听两面之词。  外国太遥远,跟前的事更容易理解。广西

4、的巴马县是中国有名的长寿乡。一位去过那里采访的朋友说,当地人以玉米和薯类为主食,饮用自然的井水。你想想,那些长寿的老婆婆们喝过葡萄酒吗?  葡萄酒不是生活必需品,是美食品。面包是填饱肚子的,燕窝是满足富人的朵颐或虚荣心的。吃饭不配葡萄酒行不行?当然行!之所以用葡萄酒配菜,那时因为葡萄酒的香气令人陶醉,还因为它能增加菜色的美味。这是一项美酒配美食的系统组合艺术。  面对美酒美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人们取向不同,难分高低,应该相互尊重。不过我觉得,若有了美酒美食,最好的态度便是放开性情,尽量享用一番。“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两句诗把李白的潇洒和豪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生活

5、,何等痛快!可以肯定地说,李白吃喝时,绝不会每每想到血糖和血脂的指数。  2004年8月12日,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视厨艺明星朱莉娅·蔡尔德(JuliaChild)溘然长逝,美国人痛失了一位“国宝级”人物。她身高1.88米,双手也并不灵巧。1948年随她的外交官丈夫到了巴黎,爱上了法国餐点,从此致力于教授美国人做法国菜,终生乐此不疲,为此获得了美国公民的最高奖“总统自由勋章”和法国最高级别的“荣誉军团勋章”。教手艺固然值得赞颂,但是,对人更有启发的是她的“快乐烹饪、开心饮食”的理念。20世纪80年代,“健康饮食”概念开始风行,老太太对此不以为然。她把那些整天唠唠叨叨警告人们防备高血脂、高胆固

6、醇、高热量的营养专家们戏称为“食品恐怖主义者”,觉得他们的警告,如果被人们片面地实行,那就可能剥夺大众的美食乐趣。适量是条重要的原则。她说:“我宁可醉心地享用几小块薄薄的优等牛排,或者一小份巧克力慕司,一小片肥鹅肝,也不愿吃些无脂果冻布丁之类的东西”。她一直坚持“想吃就吃,开心就好”的方针。可以想象,在美国的环境中,蔡尔德没有少吃高脂高糖食品,然而,这并没有妨碍她的长寿:只差两天,她就活满了92年。她的最后一餐是一份法式洋葱汤。可见老太太对洋葱的喜爱。洋葱是好蔬菜,凉拌、炒食和做汤都不错。没听说蔡尔德用它泡过葡萄酒。她可能没有获悉过这个方子,不过,可以肯定,她即使知道了也决不会如法配制的

7、。  英雄所见略同。鲁迅的饮食观与李白和蔡尔德的饮食观是相通的。有一次,他和朋友讨论聚会的事,他说,不吃便罢,要吃就要吃好些。他反对把饮食和或其他理由挂起钩来。1936年9月,即在他辞世前一个月的时候,他的身体已弱不可支了,但他还坚持写了篇文章,题目是“这也是生活”。这实际上是给家人留下的遗嘱。同时,他也讲了生活的道理。当时,日本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上海的《申报》发表过一篇文章,号召国人在吃西瓜时,应该想到国土被瓜分的情形。鲁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