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

ID:1590078

大小:2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2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_第1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_第2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_第3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_第4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重点和难点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实验准备大理石稀盐酸a(H)2溶液NaH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试管滴管矿泉水瓶集气瓶锥形瓶各类导管烧杯单孔橡皮管U型管铁架台气球鸡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重点和难点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实验准备大理石稀盐酸a(H)2溶液NaH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试管滴管矿泉水瓶集气瓶锥形瓶各类导管烧杯单孔橡皮管U型管铁架台气球鸡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通

3、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重点和难点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实验准备大理石稀盐酸a(H)2溶液NaH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试管滴管矿泉水瓶集气瓶锥形瓶各类导管烧杯单孔橡皮管U型管铁架台气球鸡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重点和

4、难点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实验准备大理石稀盐酸a(H)2溶液NaH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试管滴管矿泉水瓶集气瓶锥形瓶各类导管烧杯单孔橡皮管U型管铁架台气球鸡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重点和难点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

5、法的初步形成。实验准备大理石稀盐酸a(H)2溶液NaH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试管滴管矿泉水瓶集气瓶锥形瓶各类导管烧杯单孔橡皮管U型管铁架台气球鸡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重点和难点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实验准备大理石稀盐酸a(H)2溶液NaH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试管

6、滴管矿泉水瓶集气瓶锥形瓶各类导管烧杯单孔橡皮管U型管铁架台气球鸡蛋红墨水教学设计复习碱的通性;写出常见的碱a(H)2、NaH与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一位同学回答碱的通性;一位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2NaH+2=Na23+H2a(H)2+2=a3↓+H2演示将2分别通入a(H)2、NaH溶液中。教师提问利用反应现象的不同,可以解决哪类问题?学生回答鉴别a(H)2与NaH。引言2与a(H)2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H反应无现象,那么2与Na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

7、应?本节探究的题就是:如何用实验证明2与NaH发生了反应。板书如何用实验证明2与NaH发生了反应?提示我们做过很多的实验,看过很多的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气泡冒出,水位上升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装置图。教师活动进行巡视,参与讨论,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向全班展示。板书部分同学将设计的实验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展示讨论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教学设计方案一生1:由于2与NaH反应生成Na23

8、,我设计的方案是:将2与Na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2与NaH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