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心理健康教案 第十六课

中职心理健康教案 第十六课

ID:15905042

大小:7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6

中职心理健康教案 第十六课_第1页
中职心理健康教案 第十六课_第2页
中职心理健康教案 第十六课_第3页
中职心理健康教案 第十六课_第4页
中职心理健康教案 第十六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心理健康教案 第十六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6课冲突,让青春失色【课题】冲突,让青春失色【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校园暴力的内涵、种类及成因,正确辨别校园暴力和各种不良诱惑,知道其对健康生活的消极影响。技能目标:学会正确处理发生在身边的校园暴力事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学会明辨是非,培养处理同学关系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同情心和感知他人痛苦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自觉抵制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认识和看待校园暴力。难点:正确处理校园暴力的方法。【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时间心灵有约师生问候!口号:健康人生进取

2、人生快乐人生欢迎走入心理健康课堂!心灵故事看案例:方超的故事。心海导航一、校园暴力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校园暴力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暴行以及对学校的破坏行为。暴力行为不仅指肢体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也包括了其他内容:语言伤害、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故意陷害等。二、校园暴力有以下几类心情放松,面带微笑看案例教师讲授1分钟2分钟14分钟5一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二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三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伤害他人身体。四是同学间因“义气”之争,以暴力手

3、段争长论短。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六是不满老师的教育,对老师使用暴力。三、导致校园暴力的因素家庭原因: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成为一种暴力的启蒙;家庭缺乏关爱,形成孩子“攻击性人格”;失职家长助长校园暴力。社会原因:社会急剧变迁,道德观念、生活习惯、思考模式、行为准则等都产生极大的改变,使犯罪率增加。个体心理原因:心理上的狭隘、自私、唯我独尊、好占上风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重要内部原因。四、如何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或受害者l同学们的防范之道(1)请家长过滤电视节目。(2)拒绝暴力影片,不模仿成人的攻击行为。(3)记录目前交友状况,与家长密切联系。(4)鼓励家

4、长建立良善的亲子关系。(5)学习法律常识,让自己了解犯罪后需承担的罚责,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6)建立学生申诉、互助的“反校园暴力”组织。建立学生互助组织。l如果你是受害者对于制止和避免校园暴力,“反校园暴力”组织给出了下面的建议:(1)不要一个人忍着不吭声,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家长或者老师。(2)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如果不得不一个人的话,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3)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午饭钱,不要理睬他,装作没有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4)要当心,在走廊里或者操场上的时候,要留心谁在你的前面或后面,这有助于避免遭殃。l如果你想找

5、“茬儿”(1)说出来,如果你对谁非常恼火,想要“收拾”他,在这么做之前,一定要把想法告诉家长或老师,他们会想出一个合理的办法来解决你的愤怒。(2)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3)问问自己,这值得吗?如果你在“收拾”别人时被逮住了,你就会受到惩罚。你也许会被记过、留校察看,甚至是法律制裁!而这一切,真的值得吗?请同学们总结案例法知识讲授5l如果你是旁观者事发之时应立即隔开冲突学生,通知训导处。若是情况严重应迅速报警。l暴力事件的发生后的处理(1)善用人际冲突的

6、沟通技巧。(2)自己冷静思考。(3)疏导情绪。心理体验一、讨论会你认为方超该怎样解决自己被人欺负和勒索的问题?与小组同学分享你的看法,你认为方超这种“以暴易暴”观有什么危害性?你认为什么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括哪些内容?如果你面临威胁,会怎么做?二、明辨是非镜像一:某派出所查处一起青少年暴力违法犯罪案件,涉嫌此案的F年仅13岁,先后作案11起。他在接受民警问话时显得格外镇定,语出惊人:“我还未满16岁,法律规定16岁才够逮捕的,我怕什么!等我长到16岁我就洗手不干了。”镜像二:王浩的表哥比他才大5岁,特别调皮。小时候,他常教王浩打人骂人,大人对两三岁儿

7、童的打骂行为只觉得“好玩”,并未引起重视。慢慢地,王浩成了“打人冠军”,而幼儿园老师对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多是将他与周围小朋友“隔离”。许多集体活动不让他参加,动不动就被罚站。升入中学的王浩因为爱打架,与同学关系很差,但王浩并没有意识到原因,却错误地认为通过打架可以向同学们显示他的非凡“本领”。你认为镜像一中F的话对吗?他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如果你是民警,你该怎样回答他说的话?思考一下,写出你的想法,然后和小组同学分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定,审理未成年人刑事件应当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体现了

8、司法的人性化原则,显示出法律越来越多的对人权的保护,教育、感化、挽救功能逐渐增强。但是,并非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