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学生心灵的脉动

聆听学生心灵的脉动

ID:15906296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6

聆听学生心灵的脉动_第1页
聆听学生心灵的脉动_第2页
聆听学生心灵的脉动_第3页
资源描述:

《聆听学生心灵的脉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聆听学生心灵的脉动 贵州省盘县华夏中学张红艳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二十一世纪,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首先需要的是一种思想的自由、精神的自由。我们的作文课,应给学生提供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建立一套吸引学生,并且富有生命力的新话语作文理论与体系的。打破传统写作模式,张扬个性、创新,为学生阐发自己的思想构建新的话语环境。“文如其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文章自然也如此,它是多种多样的,视野也应该是广阔的。然而,人们却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高考应试作文的示范性教育,真正的写作理念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新话语作文就是要打破这一格局,鼓励创新,要学生凭借不拘一格的形式和深刻的内容

2、取胜,靠看问题的独特性,认识问题的深刻性取胜。思维的多元化,是当代进步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列宁曾经这样阐述过:“玻璃杯既是一个玻璃圆筒,又是一个饮具,这是无可争辩的。可是玻璃杯不仅具有这两种特性、特质或方面,而且具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属性、特质或方面以及同整个世界的相互关系和中介。玻璃杯是个沉重的东西,它可以作为投掷的工具。玻璃杯可以用来压纸,可以用来装捉到的蝴蝶。玻璃杯可以作为带有雕刻或图画的艺术品。”由一个极普通的“玻璃杯”,就生发出如此多的思维点,为什么在重大的复杂的科学问题、社会问题、艺术问题上,反而只允许有唯一的思维结果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一个真

3、正的文化人,不应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善于思考的人。讲文化底蕴就应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与习惯,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交给他们思辨的武器,还留心抓住契机,将矛盾引进课堂,激活思辨的火花,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为实现此目的,中小学阶段学生要形成相应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否则,写作时笔力凝滞,心知其意而手不能写,作文中语病丛生,以辞害意,那么,任何的创新、观察和想象都会在他的笔下受阻。就中小学生而言,其思想的丰富、感觉的敏锐,主要是要靠阅读。当然,让学生观察外部世界、体验现实生活也十分重要,但中学生不同于成年人,更不同于专业作家,他们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

4、他们更多地是靠间接认知去获取知识,丰富思想,积累语言。更何况,在当前应试教育的桎梏之下,语文教师实在没有多少能耐让学生从封闭的语文课堂走向社会的广阔天地。所以,阅读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不可替代的选择。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博览群书、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创造切实有效的条件,通过学生的阅读、鉴赏与思考,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唤醒了他们沉睡的写作内驱力。其中一个最鲜明的对比就是,我们在让学生写“自由作文”和“随笔作文”的同时,还让他们写一些“指令性作文”。结果发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无论是思想的丰富多样还是文笔的生动流畅,无论是学生的写作欲望还是写作

5、感受,后者都远不如前者!以至于使我们这些实验教师形成这样一种对比鲜明的独特感受:看“指令性作文”常常味同嚼蜡,阅“随笔作文”“自由作文”常常喜不自禁。叶圣陶老人说,要让学生“作自己要作的题目”,这实在是大家之言。我们应采取一切有效手段,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确保其写作量,让学生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得以吸收大量优质语言文化信息,写出一定数量的文从字顺、有充实内容、有一定境界的作文。另外加强口语交际、作文训练也是必要的。在课堂上,多讨论一些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南北国家的贸易摩擦;人们对待动物的不同观念;妇女地位问题;科技进步有没有危害等等。让大家各抒己见,尽量让话题能够

6、一步一步深入,而不是各说各的,无所借鉴。在这意义上,可说善于交谈其实也就是善于倾听,而善于倾听多半表现出来的是思想的宽容性。说话虽然大家都会,交谈却是需要学习和锻炼的。而这种学习和训练,是开放式的课堂,讨论式的授课,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改变单向度的思维和自以为是的态度,形成宽容的态度和多元的观念。在多元的社会里,有五花八门的思想方式并不稀奇,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离奇古怪也很正常,在这样的氛围里,也产生新鲜而富有活力的思想和观念。一个社会的知识积累和多元化程度直接刺激了思想的活力,培育出多样的思想果实。语文学习的外延应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应该也完全可以发挥能动作用,将学生引向正在有声有色

7、进行着的当代生活之中,聆听那时代前进的脚步声以及人们心灵的脉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