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在熊市中操作步骤和策略

股民在熊市中操作步骤和策略

ID:15908598

大小:5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股民在熊市中操作步骤和策略_第1页
股民在熊市中操作步骤和策略_第2页
股民在熊市中操作步骤和策略_第3页
股民在熊市中操作步骤和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股民在熊市中操作步骤和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股民在熊市中操作步骤和策略熊市中人气淡薄,怕被套心理占先,股民那是一个比一个跑得快,所以再强的个股也很难保持持续升势,所能做的只是反弹行情而已。从技术图形上看,熊市中均线系统往往会出现向下发散的,形成空头排列,在这个时候,市场中弥漫着浓厚的空头气氛。那是不是熊市中就真的不能炒股,炒股就真的赚不到钱呢?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在熊市中炒股的一些步骤和策略。第一步,要设定止损目标。任何交易没有止损的纪律都是空谈。每个人都有一定承受风险的能力。不过不宜把这个目标设得过大,如果把止损设在10%、20%,则止损基本上作用就不大了,这个止损线设在5%左右比较适宜

2、。在熊市中比较能够严格控制风险,一旦做错了方向,则可以马上纠正,下次再把这5%的损失赚回来并不是很难。第二步,找买点。也许很多朋友会问,设置5%的目标不是很容易就止损了吗?是的,这是一个问题,所以接下来的策略就是要找买点。牛市里买点好找,而难就难在熊市里。从本轮下跌来看,除了前面所讲到的蓝筹股下跌可能成为最后一跌的标志外,从技术统计来看,阶段性连续下跌9%-15%就会出现一波反弹,但时间长短不好说。第三步,选择卖点。除了达到5%止损线时需要卖出外,获利后的卖出才是最难的。这里我们也采用5%-8%的止赢点位,不能希望熊市反弹的力度会很强,除非超

3、跌后的报复性反弹,抑或政策导向下的反弹。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可能觉得技术分析没有什么太大用处,但实际上熊市里技术分析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压力线对于熊市来说非常关键,每次反弹到一个阻力位,市场就会再次选择向下。30日均线值得关注。第四步,控制仓位。做反弹的仓位不能太重,一定要严格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内,否则不小心就成了长期股东了。讲完了步骤,现在来讲讲操作策略一、熊市第一期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往往出现在市场投资气氛最高涨的情况下,这时市场绝对乐观,股民对后市变化完全没有戒心。市场上真真假假的各种利好消息到处都是,公司的业绩和盈利达到不正常的高

4、峰。不少企业在这段时期内加速扩张,收购合并的消息频传。正当绝大多数投资者疯狂沉迷于股市升势时,少数明智的投资者和个别投资大户已开始将资金逐步撤离或处于观望。因此,市场的交投虽然十分炽热,但已有逐渐降温的迹象。这时如果股价再进一步攀升,成交量却不能同步跟上的话,大跌就可能出现。在这个时期,当股价下跌时,许多人仍然认为这种下跌只是上升过程中的回调。其实,这是股市大跌的开始。二、熊市第二期这一阶段,股票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发“恐慌性抛售”。一方面市场上热点太多,想要买进的人反因难以选择而退缩不前,处于观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开始急于抛出,加剧股价

5、急速下跌。在允许进行信用交易的市场上,从事买空交易的投机者遭受的打击更大,他们往往因偿还融入资金的压力而被迫抛售,于是股价越跌越急,一发不可收拾。经过一轮疯狂的抛售和股价急跌以后,投资者会觉得跌势有点过分,因为上市公司以及经济环境的现状尚未达到如此悲观的地步,于是市场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回升和反弹。这一段中期性反弹可能维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回升或反弹的幅度一般为整个市场总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这时整个股票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股价继反弹后较大幅度下挫。三、熊市第三期股价持续下跌,但跌势没有加剧,由于那些质量较差的股票已经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

6、多了,再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而这时由于市场信心崩溃,下跌的股票集中在业绩一向良好的蓝筹股和优质股上。这一阶段正好与牛市第一阶段的初段吻合,有远见和理智的投资者会认为这是最佳的吸纳机会,这时购入低价优质股,待大市回升后可获得丰厚回报。一般来说,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短,大约只占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过每个熊市的具体时间都不尽相同,因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差异会有较大的区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